大家好,我是中医李大夫。今天接着科普中医的基础概念——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

李琳琳 2025-09-13 11:23:20

大家好,我是中医李大夫。今天接着科普中医的基础概念 —— 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本应平衡,但受气候、自身状况、情绪影响,容易出现偏盛或偏衰,常见虚症就是阴虚和阳虚,笼统说就是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下面具体说这两种情况。 先讲阳虚,也叫阳气虚。阳气有推动、温煦、固摄三个主要功能: 阳气不足、推动无力时,人会乏力没精神,消化差,还可能胃胀没胃口,这种胀是隐隐的,和肝气犯胃的胀痛不一样;阳气能产热,不足了就怕冷,比如手脚冰凉、腰膝冷痛、胃凉,细分还有肾阳虚、脾阳虚等,得看具体症状; 固摄作用就是 “收得住”,像北方冬天供暖要关严门窗留住热气一样,固摄不足会导致自汗(稍动就出汗,严重时一动就大汗),女性可能月经十几天不走、白带多,男性可能遗精、早泄,出现这些先考虑阳气不足,再细分调理。 再说说阴虚,“阴虚则热” 指的是虚热,常以肾阴虚为例,因为肾的阴阳是一身根本: 比如女性更年期,中医说 “女子七七,阴气自半”,49 岁左右阴气衰退,容易潮热(莫名烘热出汗),严重了会盗汗(夜间出汗),还可能引发失眠、耳鸣、腰膝酸软,用地黄丸类药物滋补肾阴通常有效;还有肺阴虚,表现为口干咽燥,调理常用百合固金丸这类养肺阴的药。 最后提醒,五六十岁可能出现阴阳两虚,既怕冷又怕热,别随便吃药,建议找专业大夫辨证论治、阴阳双补。大家有相关症状,可把具体情况发给我,我帮你辨证分析。

0 阅读: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