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率先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料到,这位在医学界威望极高的专家,竟是靠着自学中医,才有了后来声名远扬的院士之名! 李兰娟1947年生在浙江绍兴,父亲眼睛有毛病干不了重活,母亲天天挑着担子卖东西勉强过日子。她小时候帮家里干活,幸好有个老师看她聪明,省吃俭用资助她读书,让她读完高中。 高中毕业,她没选轻松的留校教书路子,而是回乡下当赤脚医生。那时候农村医疗烂得很,没啥设备,她就背着药箱到处跑,给村民看病。 缺药少料,她开始自己钻研中医,借来书本自学,像《内经知要》、《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这些经典,她一本本啃。还找当地老中医拜师,学配药、把脉啥的。 几年下来,她在村里混出名堂,村民有小病小痛都找她。 后来机会来了,她被推荐到县医院进修,本来想去眼科,结果视力问题被分到传染科。那科室风险高,病人来来去去,有些还挺严重。 她在那学到传染病基础知识,1973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正式当医生。工作几年,她专攻肝病和传染病领域,慢慢积累经验。 李兰娟自学中医那段日子,直接影响了她后来的医学路子。农村当赤脚医生时,没人教,她全靠自己摸索中医原理。 学了草药知识后,她试着配简单方子治村民的常见病,比如发烧、拉肚子。实践多了,她懂了中医的整体观,对西医后来结合用得上。 进医院后,她接触肝衰竭病例,看到病人肝功能坏掉,毒素堆积,就想出用机器模拟肝脏功能的主意。1986年,她领队搞人工肝研究,起步时经费少,就三千块,她省着用。 研究过程分成几步,先建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这是国内头一个。 她用四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冲洗组织、酶消化、过滤收集、悬浮培养。调整酶量,避免细胞损毁,反复试了好几年。 她还搞混合型人工肝,结合血浆置换和吸附技术。设备里有滤膜和泵机,血液抽出来滤毒素,再补必需物质回去。 初期有出血问题,她加抗凝剂控制凝血。 1996年,李氏人工肝系统出来了,能帮重症肝病患者续命。她马上在全国推广,教同行怎么用。系统治急性肝衰竭,好转率从12%升到78%,慢性从18%到63%。 这项技术让她在医学圈出头,200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院士身份后,她继续推人工肝,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还研究微生态,揭示重肝肠道菌群变化,用生物技术优化治疗。 H7N9禽流感时,她用类似方法控疫情,少死很多人。她的工作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证明自学中医的底子帮她融会贯通中西医,攻克难题。 2003年非典闹腾时,李兰娟当时是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她领头建防控体系,浙江病例少,控制住没大扩散。经验后来用在其他疫情上。 2020年新冠来袭,她1月18日赶武汉,当专家组成员。19日开会,她提武汉要按甲类传染病管,不进不出,把疫情锁住。22日深夜,她汇报建议,23日封城落实。 她留一线治重症,用人工肝清细胞因子风暴,降低病死率。她的贡献国家认可,继续搞传染病研究,推动公共卫生进步。 李兰娟现在还活跃,2024年更新肝衰竭指南,强调内科、人工肝、移植结合。她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国际认可高。
2020年,率先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
古凌国际
2025-09-12 18:36:04
0
阅读: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