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朱时茂给陈佩斯转了100万,附了条消息:‘钱不多,能帮衬点是点,’陈

玉尘飞啊 2025-09-12 13:36:09

2019年,朱时茂给陈佩斯转了100万,附了条消息:‘钱不多,能帮衬点是点,’陈佩斯看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他知道,老兄弟这是怕他为难。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时候陈佩斯正在筹备电影《戏台》,这是他时隔三十多年重返大银幕的心血之作。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全白,可心里那团火比年轻人还旺。 这部片子改编自他演了十多年的话剧,每场都爆满,但他总觉得故事还没讲完,有些东西只有电影才能表达出来。 为了这部电影,陈佩斯拼尽了全力。剧本反反复复改了二十多遍,每一页都被他翻得起毛边。 他跑遍各地的戏曲研究院,找行家核对每一个京剧动作、每句唱词,就连戏台上该用什么木头他都较真到极致,就为了还原当年的那个氛围。 有人劝他别这么折腾,他眼睛一瞪:“观众的眼睛尖着呢,假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最难的还是资金问题,拍电影太烧钱了,陈佩斯不想受投资方的气,干脆抵押了北京昌平的别墅。 可凑来的九千万还是不够,剧组随时可能停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时茂那笔钱悄无声息地转了过来。 没有声张,没有条件,就一句“能帮衬点是点”。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是朱时茂自己的养老金。 整个剧组都被陈佩斯的执着感染了,黄渤这样的影帝级人物,看完剧本直接划掉了2000万的片酬条款,说等票房过5亿再分账就行。 他还自己垫了150万付道具费,把青岛的别墅都借给剧组当拍摄场地。姜武、尹正这些好演员也都零片酬加盟。 余少群为了演好京剧名角,提前两个月进组训练,每天勒头吊嗓子,有几次差点缺氧昏倒。 拍摄持续了将近一年,陈佩斯又是导演又是主演,每天第一个到片场,收工后还要对着分镜图琢磨到深夜。 有一场暴雨中护戏箱的戏,71岁的他硬是不用替身,带着群演在雨里来回跑了三公里。撞柱子的镜头拍了十几遍,他额头淤青了三天。 电影好不容易拍完了,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预售票房只有26万,影院直接把排片砍到不足5%,黄金场次全给了流量大片。 更雪上加霜的是,两部商业大片突然宣布提档,把《戏台》挤到了凌晨的“幽灵场”。有院线经理甚至劝陈佩斯:“老爷子,还是带货直播更实际。” 陈佩斯不得不宣布电影延期上映,他在道歉视频里哽咽着说“对不住大伙儿”,那个曾经在春晚舞台上逗乐全国人民的男人,此刻像个押光了所有筹码的赌徒。 谁也没想到,转机来得那么突然。看过点映的观众开始自发推荐这部电影,豆瓣评分一路飙升。年轻人拉着爷爷奶奶走进影院,00后手机里新增了京剧歌单。 北京的大学生组织包场,广州的戏迷穿着全套戏服组团观影。55岁以上的观众也贡献了大量票房,他们教身边的年轻人用手机扫码购票。 票房开始逆袭,从26万冲到4467万,预测总票房达到5.45亿。影院急忙调整排片,更让人感动的是,这部电影带动了传统文化热潮,长安大戏院的《贵妃醉酒》一票难求。 《戏台》讲的是一群戏班人在战乱年代坚持演出的故事,影片中最震撼的一幕是,炮弹都打到戏院了,演员们还在台上唱戏。 陈佩斯说,他最在意的是那场雨戏,班主冒着暴雨护着戏箱,那是向那些被禁演却从未放弃的老艺人致敬。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是资本的胜利,而是观众的胜利。它证明了好作品自己会说话,真诚比流量更有力量。 当资本嘲笑“京剧电影没人看”、“71岁老头扛不起票房”时,观众用票根写出了回答:“您的戏,我们接住了!” 朱时茂那100万,当初是为了支持老兄弟的艺术追求。如今看来,它支持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信念—戏比天大,观众比戏更大。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陈佩斯:有观众看我就一直演》 新浪财经《从26万元到5.45亿元!陈佩斯《戏台》票房逆袭引热议》 搜狐娱乐《朱时茂陈佩斯境况出人意料,一人家财万贯,一人印证倪萍没说错》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