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中国转悠。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这场“加长版”的中国行,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谋划。他来中国,不只是为了一场纪念活动,更是带着一张清单、一堆难题,和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期待。 敏昂莱这次是应中方邀请,于8月30日抵华,直到9月6日才离开,整整八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和九三大阅兵,他还连续南北奔波,先后去了天津、哈尔滨、成都。与其说是访问,不如说是在中国“跑项目”。 哈尔滨的行程颇有看头。9月4日,他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航天展览馆,站在展示导弹、火箭与卫星的展台前,他不只是看热闹,而是在认真考察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缅甸希望借助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农业监测、灾害预警和国土规划等领域,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紧接着,他又到哈尔滨电气集团去了。从水电到核电,从风能到火力发电,他一一了解产线流程,背后是缅甸国内电力覆盖率仅约50%的现实困境。 这一站,目标很明确:为缅甸能源短板找出路。当天,他还与黑龙江省领导会面,谈教育合作、农产品出口、农业技术交流。 一句话,这趟行程细致到农牧业和高校人才培养,全都在计划之中。9月5日,敏昂莱出现在成都。他在四川的重点放在了灾后重建与经贸合作。 与四川省委书记、省长会面,话题围绕经贸投资、农业发展、旅游交流、防灾减灾展开。 他还专门考察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研究抗震技术和建筑适配性,为缅甸的灾后重建寻找中国经验。 在“缅中经济合作促进交流会”上,他直接与四川企业代表谈合作项目,推动恢复川缅直航,打通物流与人文往来通道。 四川在新能源、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上的进展,也成为缅方重点学习的对象。 对一个灾害频发但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合作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当然,这趟访问的亮点不止地方层面。8月30日,在天津,敏昂莱与我国国家主席会面。 中方明确支持缅甸震后重建,愿意推动中缅经济走廊重点项目落地,还要合力打击跨境犯罪。 敏昂莱则重申了缅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 双方还签了不少合作文件,涉及海关、媒体、经贸等多个领域。最实际的成果,是中缅企业签署了6份合作备忘录,集中在贸易、工业、投资等领域。 此外,中方也明确表示将加快推进皎漂深水港、中缅铁路(木姐-曼德勒段)、跨境电网和密松水电项目的建设。 金融合作也是敏昂莱此行的重要议题之一。缅方表示将推动人民币与缅币的直接结算机制,并计划开放人民币直接投资通道。 这对缅甸来说,不仅能减轻美元依赖,还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多一分主动权。 贸易方面,双方达成共识,扩大缅甸农产品、高附加值木制品、矿产加工品对华出口。 对一个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来说,这不仅能扩大市场,还能提高出口附加值。在多边外交场合上,敏昂莱也没闲着。 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他鼓励成员国加强安全和经济协作,呼吁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并明确表示缅甸希望借助上合平台扩大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合作。 此外,他还正式提出希望中方支持缅甸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 他还借机与老挝总统、印度总理莫迪、马来西亚总理等多国领导人进行双边会晤。其中,老挝总统明确表示支持缅甸即将举行的多党民主选举,并承诺将派遣选举观察团。 从电力短缺到航天合作,从抗震技术到货币结算,敏昂莱的行程几乎涵盖了缅甸当前所有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从这点来看,这次访问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活动,更像是一场“项目招商+技术考察+多边协调”的综合型外交攻势。 缅甸目前经济重建压力大,基础设施老化,国际局势又不太友好。敏昂莱此行,显然是要抓住与中国合作的窗口期,为国家发展争取更多资源和空间。 特别是在中美博弈持续胶着的背景下,缅甸的战略倾向更加清晰:与其押注遥远的不确定,不如紧抓身边的现实机会。 九三阅兵结束了,其他政要走了,敏昂莱却还在中国“转悠”。这不是偶然,而是选择。 他带着具体的问题来,带着一揽子的方案走,是真正的“有备而来”。而中国,也用行动回应了这份“准备”,为中缅“胞波”情谊注入新动能。 信息来源: 《缅甸代总统敏昂莱乘机抵达天津 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央视新闻
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
一语呢
2025-09-10 23:19:51
0
阅读:125
昵称
缅甸军方被打懵了一次之后,终于愿意放下高冷,跟外界有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