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价值千万的坦克,为啥不装空调呢?要知道,坦克内的温度能达到56度,这样的高温能让让坦克兵晕倒,可一个空调也不过几千元,那为何不在坦克中装一个呢? (参考资料:2019-11-12 科普中国——坦克舱室温度能高达56度,为何价值千万的坦克连个空调都不给装?) 一台价值连城的尖端陆战兵器,内部温度却能飙到让人窒息的56摄氏度,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魔幻?但现实就是这样,很多坦克里竟然连最基础的空调都没有,这可不是抠门,而是牵扯到战场上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历史上,高温本身就是一支看不见的军队,蒙古大军曾因瘟疫止步,拿破仑的精锐也倒在了中暑的路上,在坦克这个密不透风的铁罐头里,酷热更是能直接瓦解战斗力。 把人关在这样一个“移动烤箱”里,别说打仗了,连活下去都需要巨大的意志力,曾经在中东战场,就有士兵实在受不了,干脆把完好无损的坦克丢下跑了,文艺作品里甚至有堵住通风口,硬生生把坦克兵“蒸”到投降的情节。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热得这么要命,为什么不装空调?因为在战场上,任何一个看似舒适的装置,都可能变成一副致命的镣铐。 首先,空调就是一个大嗓门的“告密者”,它工作时会疯狂向外散热,把车里分散的热量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热源,在敌人的红外探测仪里,这辆坦克就像黑夜里的一支火炬,等于主动告诉别人:“我在这儿,快来打我!” 其次,这玩意儿还是个“油老虎”和“动力贼”,空调系统极其消耗能量,不仅会拖累发动机的功率,影响坦克的机动性,还会大大增加燃料消耗,战场上,一点点的速度和续航优势,都可能是生与死的区别。 更要命的是,空调会破坏坦克的终极保命手段——“三防”系统,为了抵御核、生、化攻击,坦克必须是全密闭的,可空调偏偏要和外界进行空气交换,这就开了个口子,一旦启动最高等级的防护,空调就必须关闭,瞬间成了摆设。 就算不考虑战术风险,想把空调塞进坦克里,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工程难题,坦克内部空间是按毫米计算的,寸土寸金,一套庞大的空调系统往哪儿放? 德国人为了给后期的“豹2”坦克装上空调,甚至不惜把整个炮塔都给改大了,而像苏式的T-72这类本身就设计得低矮紧凑的坦克,更是想都别想。 电也是个大问题,坦克浑身都是耗电的精密设备,自身的蓄电池早就压力山大,空调这个大功率电器一启动,尤其是在发动机熄火搞静默侦察的时候,电瓶根本扛不住。 而且,战场环境可不是城市马路,到处是沙土、石子和剧烈颠簸,空调这种相对娇贵的设备,远不如坦克主体那般“皮糙肉厚”,吸点尘土就可能罢工,纯粹是给后勤添乱。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师们都觉得,单纯为了让士兵舒服点而冒这么多风险、花这么大代价,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有观点甚至认为,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不利于培养士兵的战斗意志,想想看,坦克兵在里面吹着冷气,协同作战的步兵却在外面汗流浃背地奔跑,这心理能平衡吗? 不过,时代变了,如今,像美国的M1A2、中国的VT4、法国的“勒克莱尔”这些新一代主战坦克,空调已经成了标配,但这背后的逻辑,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空调的首要服务对象,不再是人了,而是坦克真正的“大脑”——那些遍布车体、越来越精密的电子和光电设备,这些“硅基大脑”比人肉之躯娇贵得多,对高温极其敏感。 一旦温度过高,它们轻则“罢工”,重则直接短路烧毁,到那时,坦克就瞬间成了瞎子和聋子,空有一身钢筋铁骨,也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现代坦克装空调,首要目的是给这些电子设备降温,保证它们稳定工作,至于车组乘员的舒适度,那只能算是个令人愉快的“副产品”。 从早期M3“斯图亚特”坦克利用风扇巧妙通风,到后来因为各种技术和战术难题被舍弃,再到今天为了保护“机器”而重新回归,一部小小的坦克空调演变史,其实就是一部围绕战场核心需求,不断妥协与创新的微观战争史。 它告诉我们,在战争这台冰冷的机器面前,任何技术选择的唯一标准,只有一个字——赢。
以后全世界能制造现代坦克的国家只有一个!注意,我说的是现代坦克。现代坦克早已
【2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