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然要求中国反省? 最近网上总有些日本网友蹦出来说“中国得好好反省,不然我们日本人对中国没好感”。 这逻辑真能让人笑出声,这不纯纯倒打一耙吗?咱先不扯别的,就说说当年日本在咱们中国干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疼?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小偷对着被偷的人说:“你得反思一下为什么我要偷你的!”实在是荒唐可耻至极。 要知道,一直以来,日本在有些教科书中把“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事件”,把慰安妇说成是随军护士,这种扭曲事实的教育方式,自然会培养出错误的认知。 数据显示,超过8成的中国民众对日本没有好感,主要是因为日本没有认真反省侵略历史。而日本那边呢,只有很少人认为侵略历史是两国矛盾的根源。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右翼势力长期影响的结果。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靖国某社里还供奉着甲级战犯,每年8月15日,右翼团体的高音喇叭宣传车还在那里嚷嚷“日本不是侵略国家”。这种行为,怎么可能让受害国的人民心里舒服? 再看看现实中的挑衅行为,2012年日本搞出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最近又经常让自卫队穿越台海。明明是自己先挑事,却反过来指责中国改变现状,这不是倒打一耙吗? 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正常巡航,日本媒体就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导致超过六成的日本民众误以为中国构成军事威胁。这种操作手法,跟当年关东军自导自演柳条湖事件简直如出一辙。 最让人无语的是核污染水排海这件事,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把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威胁全人类的海洋环境。中国表示反对,日本政府却反咬一口,说中国是在搞政治操弄,甚至还花钱雇水军在国际上洗白自己。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日本政府每年还拨出大笔预算,据说有560亿日元,专门用来做“舆论应对”。说白了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洗白自己的历史污点,顺便抹黑中国。 从此前安倍政府跟特朗普会谈时说什么“应对中国是本世纪最大的课题”,到后来被曝光的日本驻英使馆花钱收买英国智库抹黑中国,这些事都说明日本在舆论战上可是下了大本钱。 日本媒体在报道中国时,总喜欢用“中国霸权”这样的词。一些日本的主流媒体经常发文说“中国的霸权主义在增强”,这种刻意抹黑自然会影响日本民众对中国的看法。 其实日本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军事正常化找借口。他们想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甚至寻求“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这就需要制造一个假想敌,而中国就成了最合适的目标。 日本改装准航母、跟美国搞联合演习、甚至向菲律宾出售军舰,这些举动早就超出了“自卫”的范畴。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中日的历史之外,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其实非常紧密。每年双边贸易额约为3500亿美元,两百多万个日本就业岗位直接依赖对华贸易。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多次呼吁政府要改善对华关系,担心政治上的冒险会带来经济上的灾难。 去年中日贸易逆差虽然缩小了,但日本在高端机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市场份额被中国持续挤压。这种经济上的焦虑在民间就演变成了一种“受害者心态”,甚至出现了“日本米荒是因为中国人饭量太大”这种荒唐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战后日本外交基本上就是跟着美国走。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忠实盟友,日本也加入进了美国的遏华战略。从安保条约到芯片联盟,日本甘愿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却不敢正视自己被美国驻军占领的现实。 这种狐假虎威的策略,既让日本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又误导民众将对华敌意等同于爱国。想想看,当美国用《广场协议》收割日本经济时,日本民众却对美国保持85%的好感度,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般的扭曲心态,真是殖民后遗症的真实写照。 最近日本政坛又有变动,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及首相职务。他的离去可能让日本政治加速向右转,这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说到底,真正需要反省的不是中国,而是那些至今没有彻底道歉的战争责任方,是没有真诚面对历史的某些势力,是不断靠抹黑别国来掩盖自身困境的施政无能。 中国早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弱国,任何挑衅都将付出代价。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这才是明智之举。
石破茂的辞职,说明美国在挑起小日子与俄罗斯,熊猫的战争到了白热化,石破茂在抵抗不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