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提问:“战狼式电影是否正在消耗公众爱国情感?国家叙事符号化引起舆论反噬?” 战狼2是2017年上映的电影,而现在,我的朋友,现在是2025年。 8年,已经8年了,抗战都特么胜利了,你还念念不忘呢? 吴京没有宣扬什么不看《战狼》系列就不是中国人,其次,《战狼2》里面压根没有什么瞎几把吹捧老中的元素,就是中国维和部队到外国执行任务,救人,最后在经过一个战争区域的时候吴京高举国旗,说我们是中国人,这个高举国旗是有战争里面的含义的。 吴京《战狼2》这个故事的最大感觉不是殖批扣帽子的什么无脑爱国,是“我们中国人也能在这个世界上独立自主地行走,有力量,能伸张自己的正义去保护自己的国民,我们中国人也是人,有自己的人权。” 这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从来就不是无脑爱国,而是“我们也有尊严”这样的感慨。 而且从《战狼2》的故事逻辑角度上来说,这个故事有头有尾,故事很完整,视觉效果优秀,票房高也是人之常情。 故事不好,什么东西都没用,吴京投资的烂片票房也一直很失败,这又有啥问题呢! 吴京出品电影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这一数字敲醒了沉浸在票房神话里的电影人,也印证了吴京年初的那句忧虑:“电影碰到了更寒冷的一年。” 《再见,坏蛋》的溃败并非单纯的作品质量问题,而是小成本电影在资本垄断市场中的生存困境与公众对吴京符号的阶段性解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对这次挫折,吴京展现出了非凡的格局,他回应道:“一次跌倒不代表永远失败。”这种清醒与勇气,正是当下电影人所需要的。 2017年就有黑战狼2是靠单位包场刷票房的,但同期可是建军大业,包场轮得到战狼2吗? 真实情况是战狼2让大众看到主旋律也能叫好又叫座、爱国可以有饭吃,而不是吴京为了吃爱国饭拍战狼,本末倒置了。 《战狼2》的巨大成功让行业看到了“爱国+商业大片”的潜力,于是类似题材的电影大量涌现,几乎都能获得不错的市场表现。这类作品往往能激发观众的自豪感,也让“强国叙事”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表达。 此后的主旋律才是吃了战狼2的红利(记得吴京去特种部队是为了拍特种兵,后来才拍的战狼) 如果一部电影故事流畅,并且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的,在有些环节出彩,表现了导演某些领域的出色表现力和把控力。 比如吴的战斗场面, 郭的科技幻想部分,人家能想象出来细节并且落实并呈现。,而且不是抄袭成例,这就很不简单。 好电影应该是反映大部分观众崇尚的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反映当代中国的叙事,而不是所谓圈子们界定的好坏。 这段时间针对吴京的负面舆论,绝非偶然的自发讨论,而是一场围绕其个人符号、选择关键时间节点、利用固定敏感议题进行长期、精准、重复的舆论操作。 其根本目的,在于解构他所代表的“中国式硬汉”和“家国情怀”这一积极正面的文化符号。 吴京电影争议 战狼 2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提问:“战狼式电影是否正在消耗公众爱国情感?国家叙事符号化引起舆
莫扎特说娱乐
2025-09-10 08:41: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