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在真全部换成北斗,我们的手机估计都不能用了。 现在新买的手机,里面的定位芯片早就是“全能选手”了,既能稳稳接住北斗发过来的信号,也能兼容GPS的频段,用着一点不挑;就跟家里那种常用的万能插座似的,不管是插冰箱的三孔插头,还是插台灯的两孔插头,都能妥妥接上,不用来回换插座折腾。 全国还有上亿台这样的老设备在服役,要是突然断了GPS,这些手机的定位功能直接就废了,总不能让大家集体换新手机吧?而且芯片厂的生产线都是按多系统兼容设计的,单独改成只支持北斗,光是调整生产线就得花上大笔钱,最后还得消费者买单。 在高楼挤得密密麻麻的城市里,卫星信号很容易被楼群挡得断断续续,有时候GPS信号弱得连定位点都飘来飘去,连地图上的小箭头都跟着晃,这时候北斗就能顶上来续上信号,让定位稳稳当当的; 可到了山坳子多的偏远山区,北斗信号说不定会被山头遮得没了影,屏幕上只剩个“信号弱”的提示,这时候GPS又能补上来撑场面,帮着找到正确的方向。这就像家里做饭时同时备着煤气和电磁炉,万一煤气没气了,电磁炉还能接着煮,俩搭着配合才不会耽误吃饭。 地图软件的算法早就习惯了融合两种信号,要是突然只喂给它北斗的数据,很多路况预判、路线规划的功能都得重新调试,说不定你导航到路口时,语音提示会突然卡壳:"前方...前方道路信息获取失败"。 国家其实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去年刚公布的卫星导航条例明确要求,新上市的手机、汽车导航必须支持北斗,但并没说要禁用GPS。这就跟家里装了新风系统,同时也保留窗户通风一样,既保证自主可控,又不耽误正常使用。 毕竟GPS运行了几十年,全球的基站、服务器都适配它的信号格式,一下子全部替换掉,就像突然把全国的插座都换成新接口,大家的电器全得歇菜。 还有个现实问题是产业链惯性,很多汽车厂的老款车型,导航系统只认GPS信号,光是更新车载系统就得花不少钱,更别说那些装在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渔船定位终端,它们对GPS的依赖更深。 其实现在北斗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你收的快递能准时送到,农业无人机能精准播种,背后都有它的功劳。但它和GPS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相搭台。就像家里的Wi-Fi和流量,平时连Wi-Fi省钱,出门就用流量,两者都有才方便。 对咱们普通用户来说,不管是北斗还是GPS,能让地图不迷路、外卖不迟到的,就是好系统。
3499美元炸掉自研芯片梦英伟达把一块巴掌大的板子卖到3499美元,全球一发
【34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