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钱学森整日躺在床上,很少说话,家人都以为他得了老年痴呆,于是找来医生检查,

历史破局者 2025-09-09 17:12:02

晚年的钱学森整日躺在床上,很少说话,家人都以为他得了老年痴呆,于是找来医生检查,医生询问钱老100减7等于几,没想到这个问题却引得钱老勃然大怒,钱老怒声呵斥:““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没想到,这句话却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钱学森从年轻时候就扎根在导弹和火箭这些高精尖领域,带头搞出了中国第一枚导弹,还有人造卫星啥的,这些东西直接就把国家的国防科技水平给拉上了一个新台阶。说起来,他不光是技术牛人,还把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工程这些玩意儿带到国内,影响了好几代人。七十一岁那年,他从国防科委副主任的位置上下来了,大家都以为他退休享清福去了,其实不然。他一直挂着中科院院士的头衔,在那个年代院士可没退休这说法,所以直到走的那天,他都没办过啥退休手续,办公室在国防部里头还留着,一直用到2009年。 卸下重担后,他转头就钻研系统工程去了,这东西在国内还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他花了好几年工夫,写出一本叫《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书,里面把理论扩展到教育、法治啥的各个方面,总共十四种领域。身体一天天差了,他推掉所有会议邀请,就在家待着,看报纸,偶尔剪点感兴趣的文章下来,搁那做笔记。儿子钱永刚看着老爸这样子,总觉得不对劲,老爷子成天躺那儿一动不动,跟谁说话都不带搭理的,这不免让人担心是不是年纪大了,脑子出问题了。 钱永刚对父亲的关心那是没话说,他见钱学森九十多岁了,还整天这么安静,怀疑是不是老年痴呆上身了。老年痴呆这病,在老人堆里挺常见,据说65到80岁的人里有5%得这毛病,80岁以上更狠,15%到20%。 他赶紧给父亲的保健医生赵聚春打了电话,说了情况。赵聚春一听,也觉得有必要查查,毕竟钱学森年纪摆那儿,定期体检的时候正好可以顺便测测。老年痴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算数障碍,记不住数字啥的。赵聚春就打算在例行检查时,假装聊天,抛出问题试试水。 那天检查,钱学森答得飞快,100减7是93,再减是86,又减是79啥的,前几个都没问题。赵聚春连问了几次,钱学森一下子就火了,他觉得这医生是在小看他,用这么简单的问题来考大科学家。他直接吼出来,你知道你在问谁吗,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屋里人先愣了愣,然后赵聚春带头笑起来,大家伙儿跟着乐,整个屋子都热闹了。只有钱学森还板着脸,一本正经的。 这事后来传开,大家都觉得有趣,因为钱学森平时多谦虚啊,从来不自称大科学家,这次是真被气着了。赵聚春事后解释,说这是标准测试,证明钱学森脑子一点没问题,思维敏捷着呢。他不爱说话,不是病,是因为总在想事儿,不喜欢别人打断思路。 这下钱永刚明白了,老爸不是痴呆,就是爱安静。他还是怕父亲太孤单,腿脚又不方便,就买了个收音机搁床头,让他没事听听解闷。钱学森挺喜欢这玩意儿的,成了晚年好伙伴之一。2009年10月31日上午8点06分,钱学森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走了,第二天北京就下雪了,仿佛老天爷也惋惜。 说起钱学森的一生,那可不是光有这些趣闻,他对中国科技的贡献那是实打实的。从美国回来后,他就一头扎进导弹研究,搞出钱学森弹道,让中国导弹站稳脚跟。那些年,美国那边对他百般刁难,不让回国,他硬是顶住了压力,1955年才回来。回来后,没几年就领导两弹一星项目,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一个个第一都出自他手底下。很多人记得他那和蔼的笑容,但其实他工作起来严谨得要命,从不马虎。

0 阅读:1229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