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 “暗战” 早开打!第一枪不在台海,藏在这张数据单里 今天我国海关总署一公布数据,所有人都看愣了:今年前八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暴跌 13.5%! 这个数字有多吓人?得先看清它诞生的背景。现在中美关税战明明处于 “休战” 状态,没有新的关税壁垒,没有突然加码的限制政策,可贸易额还是掉得这么猛。这哪是简单的数字下滑? 分明是两国经济 “硬脱钩” 的实锤!而且这脱钩不是谁逼的,是市场自己选的,现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前冲。 更让人清醒的是,把这组数据放进我国整体外贸盘子里一对比,反差直接拉满。 同一时期,我国整个对外贸易总额不仅没跌,还涨了 3.5%。一边是中美贸易 “跳水”,一边是整体外贸 “爬坡”,这说明啥?根本不是全球经济不行,也不是我国外贸没活力,就是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正在被一点点拆开。 先看美国那边的小动作。这两年美国一直喊着 “少买中国货”,还逼着自家企业把工厂搬到墨西哥、东南亚去,美其名曰 “近岸外包”“友岸外包”。 以前美国超市里一半的衣服、玩具都是中国产的,现在货架上多了不少东南亚造的商品。就拿服装来说,去年美国从越南进口的服装量涨了 12%,从中国进口的却跌了 8%— 大量订单被转移,中美贸易额能不跌吗。 再看我国这边的变化。咱们早不是只靠卖衣服、鞋子赚钱的阶段了。 这几年制造业一个劲往高端走,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智能家居这些 “新三样” 成了出口主力。可美国对这些产品要么加限制,要么搞 “补贴排他”,比如他们的新能源补贴只给买美国本土或北美产的车,咱们的新能源车想进去难上加难。 反观东盟、欧洲市场,对咱们的 “新三样” 特别欢迎,今年前八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新能源汽车就涨了 70%,这部分增量刚好补上了美国市场的缺口,也难怪整体外贸能涨。 更关键的是,这种 “脱钩” 已经不止在贸易领域。美国在科技上卡咱们脖子,芯片、人工智能技术不让卖给中国企业,逼得咱们只能自己搞研发,现在国产芯片产能一点点上来,对美国芯片的依赖越来越低; 金融上,美国一些投资机构开始减持中国资产,咱们企业也很少去美国上市了。 连老百姓能感受到的变化都有,以前不少美国品牌的家电、日用品很常见,现在商场里国产高端品牌越来越多,大家也更愿意买国货 — 方方面面的变化堆在一起,中美贸易额下跌就成了必然。 现在的情况很清楚:美国想通过 “脱钩”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代价是自家老百姓买东西更贵了 — 东南亚造的商品运输成本高,质量还没中国货稳定,今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里,日用品价格涨了不少; 咱们呢,通过开拓新市场、升级产业,慢慢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整体外贸反而更稳了。 这场 “暗战” 没有赢家,只会让双方都付出代价。美国想重构供应链,可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完整产业链;咱们虽然有新市场撑着,但美国毕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失去部分份额也会有损失。 说到底,经济全球化早把各国绑在一起了,强行 “脱钩” 就是逆势而为。 未来会怎么样?从这 13.5% 的跌幅里能看出,中美经济要回到以前那种紧密合作的状态很难,但完全 “断联” 也不现实。 咱们还会继续深耕东盟、欧洲这些市场,把 “新三样” 的优势扩大;美国大概率还会折腾供应链,但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迟早会暴露。 这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比的是谁能更稳地守住自己的发展节奏 — 而现在,数据已经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卢秀燕挺郑丽文参选国民党主席?网上广泛流传着台中市长卢秀燕力挺郑丽文参选国民党
【5评论】【3点赞】
墩言台语
与美国“成品”切割其实可以。中美之间中国减少些出口产能,能更好提升产品价格,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实际利润。
用户85xxx42
我一直没看到过国内有美国产的什么家电和日用品。美国产的只有好莱坞大片,波音飞机,电脑,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