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授衔,还健在的27位开国上将,分别担任什么职位? “1988年9月14日,

雪好的柳看过去 2025-09-09 10:05:02

第二次授衔,还健在的27位开国上将,分别担任什么职位? “1988年9月14日,北京西郊的一间会议室里——’老洪,你又要换新肩章啦?’青年参谋半开玩笑地凑到洪学智身旁。”一句轻松的问候,把人拉回到那年金秋。自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后,暌违三十三年的再次授衔,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悄然拉开序幕。 恢复军衔,与其说是换肩章,不如说是拨正一段被中断的制度。当年取消衔级,缘于种种复杂背景;八十年代末再度启用,既为了与国际接轨,也为了规范指挥链条。此次最高衔为上将,没有元帅与大将。“洪老”成为唯一一位连获两次上将的人物,这是所有参会者眼中的亮点,却并非全部看点。 当时健在的开国上将共有二十七位,除洪学智外,其余二十六位因岗位、健康或政策原因,没有再穿上列装制服。掰指细数,他们散落在不同战线——政坛、政协、顾问机构以及高等学府,各自肩负着与军装同样重要的职责。 先说仍处于国家权力核心的两位。王震与乌兰夫都是正国级。王震担任国家副主席,常年奔走在经济建设前线,“工厂搞不上去,再多步枪也没用”,这句大嗓门式的告诫在当时颇具震撼力。乌兰夫则因身体欠佳已回到休养序列,但他的民族工作经验仍被中央时常征询。职务虽不同,分量一样沉。 三位起义将领,也在名单之列。陶峙岳上将时年九十七,高龄却仍关心西北开发;他以全国政协常委身份,隔三差五写信提建议。董其武同样出身起义部队,第三、四届政协常委的经历,使他在少数民族事务上发声不断。朱良才则因心脏问题早早离岗,颁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时,他只是淡淡一句:“组织没忘咱,就行。” 韦国清、傅钟、钟期光、宋时轮这四位,昔日均是政工与作战并肩的高手。韦国清曾在广西主政多年,1988年他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仍盯着老区扶贫数字。傅钟与钟期光、宋时轮,则先后进入休养行列。宋时轮那句“宁可多跑几步,也别让干部来回折腾”成了总后系统的口头禅。 再看五位空军与铁道兵出身的大将才。刘震转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后,对飞行员科研补贴拍板通 过,“飞不高就别谈打得远”一句掷地有声;陈再道在铁道兵系统活跃到八十年代中期,会议桌上常能听到他的湖北乡音;李达则是全国人大常委里的“解放军代表”,他对国防预算的每一个小数点都要反复推敲;王宏坤、周桓已离职,但各地军史编纂组时常能见到他们的批注手迹。 如果说前述诸位大多已离开一线,那么杨得志、张爱萍、王平三人,则是真正与第二次授衔擦肩而过的“现役重量级”。杨得志刚从总参谋长位置退下,仍保持每日阅报习惯;张爱萍卸任国防部长仅半年,被军内外戏称“带着部长余温来旁听”;王平前年才结束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的任期,他说:“家底摸清了,年轻人用起来就放心。” 对于工兵与后勤系统,李聚奎、陈士榘、张宗逊三位可谓定海神针。1988年,李聚奎获得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却更在意老兵待遇;陈士榘依然出入国防委员会会议室,低调得像位普通工程师;张宗逊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军队装备史资料搜集,“实事求是记录,后人好用”是他的口头禅。 文职舞台上,叶飞、陈锡联、杨成武、宋任穷四位可圈可点。叶飞担任华侨大学名誉校长,忙着东南亚校友事;陈锡联在顾委常务会上发言犀利,经常以一句“我这老坦克兵就直说了”开场;杨成武兼着文史研究会主任,审核抗战影像资料;宋任穷虽已卸任,但一见青年军官来访,仍能当场背出长征途中某次战斗的坐标。 萧克与吕正操是开国上将中的常青树。萧克担任中央顾委常委,偶尔在军报写短评,言简意赅;吕正操忙于民航和政协之间的“双线作战”,他那副弓形拐杖成了各类会议的熟悉画面。两位高寿将军精神矍铄,被视作那个年代军人气象的“活样本”。 算到这里,二十七人全部亮相。有人仍握日常权责,有人寄身养浩然之气;有人对制度恢复拍手称快,有人淡然处之。这种差异,不是对政策的评价标准,而是时代环境与个人境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若将上述职务按行政级别归类,副国级以上两人,正部级与副部级约十余人,其余多为顾问或政协、人大常委,少数已进入纯休养状态。换句话讲,这批开国上将虽未再披戎装,依旧在政治舞台中发挥影响力。 与此同时,1988年的授衔工作对年轻军官冲击极大。许多基层团以上干部第一次真切感到,军衔不只是肩头标识,更与保障、责任挂钩。不少人后来回忆:看着洪老走上台,几十年功勋浓缩成一抹上将领花,那一刻突然明白什么叫“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 不可忽视的还有健康因素。二十七位上将大多年逾七十,几乎人人带着旧伤。有的只能靠轮椅出席典礼,有的干脆在病房里委托家属代领纪念章。身体状况与军中岗位脱节,是他们错过再次授衔的重要现实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设置名誉上将或终身军衔,也许情况不同。不过制度设计需要平衡,既得考虑历史功绩,也要兼顾岗位需求,最终形成现在的版本,背后是多轮讨论与测算的结果。

0 阅读:478

猜你喜欢

雪好的柳看过去

雪好的柳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