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没教辅,家长成了“编外老师”?这锅甩得有点硬 开学整一周,孩子书包里除了四本课本,连张练习卷都没有。家长群里炸了锅——不是心疼钱,是真抓瞎:数学题讲不明白,英语单词不会默,总不能让孩子对着课本空想吧? 有人说“少点教辅好,减负”,可现实是:课本知识点像散落的珠子,没练习册串起来,孩子上课听个热闹,下课全忘光。以前好歹有配套习题查漏补缺,现在倒好,家长得自己找题、打印、批改,白天上班晚上当“私教”,熬得眼圈发黑。 更气人的是,这锅明着甩给了“减负”,暗地里却把家长架在火上烤。真要减负,咋不把课本里的难点删点?现在知识点没少,练习渠道砍了,这不叫减负,叫“转嫁压力”。 有人猜是培训班老板搞事,这话虽糙但有点影子——教辅一缺位,焦虑的家长只能往培训班送。可话说回来,就算没教辅,家长也不能真让孩子“裸学”。群里已经有人开始拼团打印习题,有人翻出上届学长的旧教辅抄题,折腾半天,比以前买本现成的还费劲。 说到底,减负不是“一刀切”砍教辅,得有配套的替代方案。不然家长被逼成“全能助教”,孩子学得稀里糊涂,这学上得比以前还累。
刚开学老师就这样说话,过分不??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