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美国要研发六代机甚至七代机,技术上完全没问题,难就难在造出来。美国制造业早就空心化了,制度问题也拖了后腿。 美国这几年总爱吹嘘自己的军工科技有多牛,尤其是战机研发那块儿,设计图纸画得天花乱坠,模拟测试也一套一套的。可真要说到把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从纸上落到实打实的飞机上,那麻烦就大了去了。说白了,技术储备是有的,难在制造环节,美国的工业底子早就不行了,空心化闹了好几十年,供应链拉得老长,全靠国外撑着。制度上那些事儿也添乱,预算掐来掐去,工人技能跟不上,高端制造卡壳儿是常事儿。这不,第六代战机NGAD项目推进得磕磕绊绊,第七代那更是概念阶段的玩意儿,离实战还远着呢。 先说这空心化是怎么来的。二战刚结束,美国经济火爆,工厂到处开工,生产坦克飞机啥的,工人干劲儿足,工资也水涨船高。工会一闹腾,企业老总们算账算得头疼,劳动力成本高得离谱,就开始琢磨外包。起初是墨西哥边境那些廉价厂子,后来亚洲国家跟上,生产线一股脑儿搬走。80年代后,这股风潮更猛了,美国人转头搞金融、房地产和服务业,制造业份额直线下滑,从占GDP三成多掉到一成出头。结果呢,就业岗位丢了上千万,锈带地区那些老工业区衰败得不成样,技术传承断了档,熟练工转行干服务去了,新人学不来那些精密活儿。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帮美国省了成本,却让供应链依赖海外,高端零件进口为主,国内产能萎缩得厉害。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酿成的,根子在制度上,企业追逐短期利润,政府也没及时补课,制造业就这么空了心。 拿F-22战机来说。空军本打算造几百架,结果只出了187架,2011年生产线就关了。国会预算一卡,生产线拆得干干净净,模具工具全销毁了,供应商也散了伙。几年后,中俄五代机上天,美国想重启,得花几十亿美元,光恢复设备和供应链就够呛。工人呢?那些老手退休了,新人从头学,钛合金加工啥的链条早断了,成本飙到天上去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留了些图纸,可图纸再好,没人会造也是白搭。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技术断层让重启成奢望,空军高层现在提起这事儿还直摇头。F-22的教训摆在那儿,高端制造不能说停就停,一旦停了,想捡起来难上加难。 波音的737 MAX事故更戳中要害,两起空难丢了346条命,调查下来不光软件有bug,生产过程一塌糊涂。2018年狮航那架,从起飞没多久就失控坠海,飞行员拉杆拉不住,MCAS系统反复压机头。次年埃塞俄比亚的也一样,起飞几分钟就栽了。联邦航空局审计工厂,89项检查中33项不过关,零件安装松动,传感器校准不对,工人培训不足,存储区乱七八糟。波音为了赶进度,走捷径成习惯,质量控制形同虚设。员工连基本规范都执行不好,高层还瞒报风险,FAA监管也跟不上。这系列问题暴露了美国航空制造的软肋,工人技能低,供应链不稳,高端产品出事率高。 第六代战机NGAD项目,本来是空军的大计划,取代F-22,融入隐身、AI、激光武器啥的,设计阶段技术上没啥大坎儿。可推进到制造,就卡住了。单机成本近3亿美元,比F-35贵三倍,预算失控风险高。空军部长肯德尔最近说要暂停审查,进度推到2030年代,供应链挑战是主因。零件依赖海外,尤其是稀土矿产啥的,87%的军工系统链条牵扯中国供应商。疫情一闹,暴露得更清楚,口罩呼吸机都得进口,军用靴子电子元件也短缺。NGAD原型开发给了波音,可工厂产能不足,工人短缺,材料加工延误。这项目听着高大上,实际落地难,制度上预算掐得紧,企业外包惯性大,制造业不翻身,NGAD怕是纸上谈兵。 第七代战机那就更远了,现在还停在概念上,美媒炒作说要超音速巡航、太空作战、AI自主啥的,2070年左右的事儿。报告列了六大特征,双模发动机、定向能武器、无人平台,可这些技术储备是有的,制造起来照样头疼。供应链不稳,工人技能缺口大,到时候材料铸造、装配精度要求更高,美国工业底子扛不住。想想F-22和NGAD的教训,第七代想批量出厂,得先补制造业的课。企业外包依赖,政府政策摇摆,制度拖后腿,这路子走不通,先进设计再多,也只是空谈。 2020年疫情一锤定音,美国仓库空了,军方急需防护装备,却发现大部分进口,港口卸货箱子堆成山,国内生产线启动慢。制造业就业掉到谷底,技能短缺到2030年可能丢1万亿美元。国防部报告承认,供应链脆弱,海外依赖高,地缘一紧张就中断。特种部队装备延误,影响训练,这短板不是小事儿。空心化遗留问题多,贫富差距拉大,锈带选民不满,政治极化加剧。制造业复兴谈何容易,得花时间培养人才,重构链条,可制度上企业追利润,政府预算有限,步子迈不开。 说到底,美国科技领先是真,但制造弱了,战机研发卡在工业基础。NGAD暂停,第七代遥远,F-22重启梦碎,波音事故警钟长鸣。空心化不是空话,制度问题不是借口,得实打实补课,不然高端军工再牛,也出不了手。全球竞争加剧,美国这块儿短板补不上,空中优势就悬了。
1955年,毛主席说:我们的目标是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至少50年吧,也许7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