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今天(9月6日)发文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表示,一支由四名宇航员组成的团队将于2026年上半年进行绕月飞行——之后是“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这是一项为期8至12天的任务,开始在月球上建造我们的基地营。“我们知道中国想先我们一步到达那里。我们不会让这件事发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我认为实话实说很重要,是这样吧?中国在他们的太空计划方面正在取得巨大的飞跃。
想想六十多年前,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把宇航员送上月球,那时候多风光啊。可现在呢,他们的登月计划一推再推。原本打算 2025 年进行的 "阿尔忒弥斯三号" 载人登月,已经推迟到了 2026 年 9 月。
而我们中国,虽然起步晚,但脚步稳,明确说了要在 2030 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目标。这种追赶让美国坐不住了,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看重登月呢?月球上有宝贝啊。科学家说,月球上有一种叫氦 - 3 的物质,是非常清洁高效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这东西少得可怜,但月球上估计有 100 万吨。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 500 克氦 - 3,够咱们全国 14.8 亿人用 3 年的电;只要 0.5 毫克,就能让咱们的福建舰航母跑 40 天。这么宝贵的资源,谁不想早点拿到手呢?这就是各国都想往月球跑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在太空探索上花钱可不少。2025 年他们给 NASA 的预算就有 253.8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851 亿元。但钱花得多,效果却不一定好。去年他们有两名宇航员因为飞船故障被困在太空八个月,年纪都不小了,一个 59 岁,一个 62 岁,想想都让人揪心。
那位叫威廉姆斯的宇航员说,他身体状况很差,都忘了怎么走路和躺下了。反观我们中国,去年神舟十八号去了又平安回来,神舟十九号现在还在太空好好工作着呢,从来没出过这么大的岔子。
虽然美国政府投入大,但咱们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光是去年,我们就进行了近 100 次航天发射,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了 2.3 万亿元,预计 2025 年能达到 2.8 万亿元。
更让人振奋的是,我们计划十年内让航天产业规模达到 12 万亿元。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航天事业不仅靠国家支持,还有强大的市场活力,这样的发展后劲足得很。
在国际合作方面,美国搞了个 "阿尔忒弥斯协议",现在有 21 个国家签了字。但这个协议说白了就是美国说了算,俄罗斯就批评说这是想制定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空间法。
我们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今年 5 月,我们和俄罗斯签了共建月球核电站的备忘录,为将来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做准备。我们的态度一直是 "共商、共建、共享",谁愿意来合作都欢迎,不像美国那样搞小圈子。
技术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这些登月要用的家伙,都在按计划研制,不少大型试验都成功了。第四批航天员也选好了,10 个人正在训练,就等着上月球呢。
而美国呢,他们的 "阿尔忒弥斯二号" 绕月飞行任务从 2025 年推迟到了 2026 年 4 月,"阿尔忒弥斯三号" 登月更是推到了 2026 年 9 月,说是要解决技术问题。当年阿波罗飞船都能登月,现在过了这么多年,技术按理说更先进了,却还要一再推迟,这不禁让人有点疑惑。
其实,太空探索不是赛跑,更不是谁先到谁就说了算。我们中国从来没说要和谁比着干,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前进。
从 2007 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到现在计划 2030 年前载人登月,也就二十多年时间,能取得这么大进步,靠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而美国从阿波罗计划到现在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间隔了五十多年,他们着急也正常。
肖恩・达菲说不让中国先到月球,这话听着挺有气势,但太空探索靠的不是狠话,而是真本事。
这些年中国航天用一个个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嫦娥五号带回月壤,到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跑,再到现在空间站稳定运行,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我们不害怕竞争,因为竞争能促使我们进步,但我们更看重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让人类在太空走得更远。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去月球探索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谁先到一步又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能把月球的资源利用好,把太空的奥秘探索清楚,为全人类造福。
我们中国有信心在 2030 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这不是为了和谁比高低,而是为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凭着我们的技术实力和踏实作风,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到那时候,月球上不仅会有美国的基地营,也会有中国的科研站,说不定还会有各国科学家一起工作的场景,那才是太空探索最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