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可恨的国民党,不但不表态支持洪秀柱,还与洪秀柱做了切割,扬言洪秀柱来大陆参加93大阅兵,是洪秀柱个人行为,不做过多的评价,这样的国民党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他们考虑到了国民党一党的私利,而不能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考虑问题。 洪秀柱的北京之行,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博弈,她明知岛内会遭受来自民进党的猛烈抨击,仍旧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出来,以个人身份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访问,而是她与历史、与民族的深刻对话,面对来自岛内媒体的指责,她依然坚持表明,抗战胜利不仅仅是某一政党的记忆,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 在她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民进党显然并不想让这一历史话题过于热烈,党内甚至公开指责她是“亲中”行为的代表,指责她“卖台”。 他们似乎想把历史问题重新定义,将其与党派斗争混淆,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这是对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纪念,洪秀柱的坚定立场让人重新思考,当历史的重担与个人的政治身份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她站在阅兵现场,言辞铿锵地说,“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记忆,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能扭曲”,这句话传递了她作为一名政治人物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然而,她的这些话,反而让人对国民党的态度感到困惑,为何国民党作为曾经的执政党,面对这么重要的历史时刻,竟然选择了回避,为何即便洪秀柱曾是国民党主席,党内高层依然如此模糊地处理这次事件? 对于洪秀柱的北京之行,国民党高层的反应可以说是冷漠的,即使她在代表个人身份参访时公开表态,党内依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支持意见。 党主席朱立伦和其他高层人物忙于撇清责任,称洪秀柱参加活动只是个人行为,党内并未授权她代表党出席,这种言辞上的回避,令人深感失望。 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党派对历史责任的回避,为什么洪秀柱作为一位前党主席,面对历史时却比党内现任领导更加坚守原则? 国民党的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出于对选票的恐惧,更是在历史面前的逃避,党内对于两岸敏感话题的回避,表明了他们对于当前政治格局的担忧,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他们害怕任何“亲中”标签的出现。 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国民党并未在此次纪念活动上给予应有的支持,反而把洪秀柱推向风口浪尖,党内高层的做法让人无法理解,他们是否考虑过,如果连共同的历史都不敢捍卫,这个政党又能代表什么? 对于那些深蓝支持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浅蓝支持者也开始对党内的决策产生了质疑。 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历史问题成为了不可回避的敏感议题。洪秀柱的行动显然触动了这一点,尽管她的个人立场是纪念抗战胜利,但这背后涉及到两岸如何看待历史的不同视角。 大陆方面明确表示,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胜利,应该由两岸共同纪念,然而,在台湾,尤其是民进党主导下,这一历史却被部分政治力量试图淡化,甚至重塑。 洪秀柱的立场,无疑是要让两岸人民都认识到,历史的教训不能被遗忘,她的言论明确表态,抗战不仅仅属于某一地区的人民,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她在纪念活动中的发言,不仅回应了岛内的部分质疑,也为两岸的历史对话打开了空间,她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台湾民众,历史的伤痛不仅是大陆的痛,更是整个民族的痛。 但是,民进党的立场却截然不同,他们并不认同这种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反而通过政治手段将抗战胜利的意义最小化。 这种态度的背后,是对台湾“独立”意识的维护,然而,问题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政治立场,而是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与未来。 无论是两岸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抗战胜利的纪念都应该超越政治利益的范畴,它应当是两岸共同认同的一段历史。 洪秀柱的行为提醒我们,历史的价值不应被政治所左右,民族的情感不能仅仅通过党派来决定。 洪秀柱的北京之行,也许是她个人的政治选择,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国民党当前的困境,作为曾经的执政党,国民党却在重大历史问题上犹豫不决,无法展现出应有的勇气和担当。 洪秀柱虽然面对岛内的强烈反对,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代表了她对民族历史的责任感,然而,这一行动却没有得到党内的支持,反而被冷漠地推到了前线,党内高层选择与她割席断交,显然是基于对选票的过度忧虑。 这不仅是洪秀柱个人的困境,也映射了整个国民党在现代台湾政治格局中的尴尬位置,国民党一直在深蓝和浅蓝之间摇摆,一方面想保住深蓝支持者,另一方面又怕“亲中”标签影响选举。 最终,国民党在历史责任面前选择了回避,未能做出明确表态,给人留下了无力和懦弱的印象,党内高层的这种短视行为,无法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未来提供任何积极的支持。 (信息来源:中国网--洪秀柱:观礼九三阅兵,感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国民党八大派系马系:马系以马英九为代表,主张和平统一应该顺应台湾民众民意者。马
【4评论】【37点赞】
骁龙
在台湾的国民党不顾民族大义 ,为一党之私搞暗独,比民进党还阴险狡诈,除新生代的王炳忠,郑丽文及部分经观察支持统一的勘用人才外,统一后 原国民党上层人物一律弃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