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三件事最值得我们用心守护:兜里的钱、健康的身心,以及一份波澜不惊的内

周仓与商业 2025-09-05 23:34:08

人生在世,有三件事最值得我们用心守护:兜里的钱、健康的身心,以及一份波澜不惊的内心平静。而投资这件事,恰恰像一条纽带,将这三者紧紧串联——它既关乎财富积累,也考验身心状态,更锤炼着我们面对涨跌的心态。 我们要先想明白,钱从来不是投资的终极目的,而是帮我们实现“不想做就不做”的自由的工具。健康则要分两半看:身体的健康需要规律作息、适度放松,精神的健康却常被投资影响——若每天盯着股价涨跌,持仓像扛着炸药包般紧张,哪怕赚了钱,精神也早被熬得疲惫不堪。至于内心的平静,在投资里更是稀缺品,它意味着能漠视短期股价的上蹿下跳,闲看股市里的追涨杀跌,守住自己的节奏。 市场里总有这样一群“追风者”:题材股涨了就满眼乐观,跌了就陷入悲观,像钟摆一样跟着行情摇摆。在他们眼里,涨跌是机会或风险;可在看透规律的人看来,这更像巴甫洛夫在跟他的小狗做条件反射实验——每次下跌后都能反弹更高,次数多了,就形成“跌了必涨”的思维定式,可偏偏最后一次调整,等来的却是真真切切的熊市。这些追风者其实心里门儿清自己在“赌”,只是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心态,外人再怎么提醒也没用。 更重要的是,我们得清醒地认账:现在持有的每一只股、走的每一条投资路,都是自己当初的选择,赚了是运气与能力,亏了也该坦然承担。没人强迫你不能去追风,是你自己权衡后选择了稳健;没人拦着你去追高,是你自己不愿冒那份风险——既然选了自己想要的路,就别再为别人的收益患得患失。投资世界最公平的地方,就是不会因为谁长得帅、谁口才好就多给几分收益:有你持仓飘红、别人亏损的时刻,也必然有你暂时回调、别人盈利的阶段,求仁得仁,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很多人把“下跌”当成洪水猛兽,可其实下跌未必是坏事,甚至能成为实现财富自由的助力——前提是你握住的是真正的好企业。一方面,好企业的利润会持续增长,这就决定了它的股价不会长期在低位徘徊,价格回归价值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若业绩稳定的好企业股价低迷,反而给了我们“收息攒股”的机会——这时我们成了市场的“净买家”,股价越便宜,能买到的股份就越多。攒着攒着你会发现,哪怕股价没涨,单靠股息也早实现了“股息自由”。 再说说收益率的真相:短期里涨得快的,跌起来往往也狠——一只股票涨100%看着惊艳,可只要跌50%就会打回原点。拉长时间看,这种大起大落的收益,和那些像乌龟爬一样稳步增长的收益,其实没什么差别。股市里这样的戏码已经上演过无数次:所谓“股神”们一会儿喊“牛还在”,一会儿说“牛没了”,来回摇摆的预测本身就很荒诞。别总觉得自己能在熊市来临前精准逃顶,要知道,我们并不比历史上那些股市弄潮儿更聪明,甚至可能差得远。看到别人“吃肉”时,也得想到他们曾在下跌时“挨过的打”,没有谁的收益是凭空来的。 最后想说,投资里的“坚定”从来不是蛮干,而是来自两个支撑:一是对企业的深刻认知,知道它值多少钱、未来能走多远;二是自己投资逻辑的自洽,每一步操作都有理由,而非跟风盲从。而认知也分两层:既要读懂企业,更要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弄懂“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适合什么投资方式”,比弄懂一家企业的财报更重要。判断你对企业的认知是“真知”还是“假知”,有个简单的标准:当它下跌50%时,你还有没有信心持有,甚至敢不敢加仓?其实股市里从来都是双向筛选:我们在挑好企业,好企业也在挑能长期陪伴的股东。想要从优秀企业身上赚到钱,先得让自己配得上这份收益——真正的好企业,绝不会让长期坚守的小股东伤心流泪。

0 阅读:2
周仓与商业

周仓与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