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陈霸先病死后,皇后章要儿不肯交出玉玺,大将侯安都提剑喝道:“若不交出来,休怪我刀下无情。” 陈霸先是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他有六个儿子,三个早夭,两个在战乱中殒命沙场,唯一幸存的儿子陈昌,还被北周当作人质扣押。 陈霸先死后,皇后章要儿召见中书舍人蔡景历,两人在密室中紧急商议应对之策。经过反复斟酌与权衡,最终达成共识:先对外隐瞒陈霸先的死讯,只宣称陈霸先病重需要静养,同时派遣使者,急召临川王陈蒨返回建康,主持大局。 陈蒨是陈霸先兄长陈道谭的长子,深得陈霸先的喜爱与器重。在陈霸先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的那些年里,陈蒨始终跟随在左右,屡立大功。 接到密诏的陈蒨,立刻率领亲信随从日夜兼程赶回都城,在得知陈霸先死后,伏在地上痛哭不已,悲痛之情难以掩饰。 随后,陈蒨入住中书省,接管朝政事务,着手安抚慌乱不安的朝臣。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快便浮出水面, 皇位的继承归属。 陈昌作为陈霸先唯一在世的儿子,无疑是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可陈昌远在北周,能否平安归来都是个未知数。 反观陈蒨,作为皇帝的侄子,不仅有平定地方叛乱、辅佐叔父建立陈朝的功绩,更在朝中拥有广泛的支持。 不少大臣都认为,在这危急时刻,只有让陈蒨继位,才能稳定局面。 于是,朝堂之上很快便分裂成两大阵营:一派主张等待陈昌归来后,再确定皇位归属;另一派则支持陈蒨,认为 “国不可一日无君”。 作为陈昌的生母,章要儿的自然倾向于自己的儿子。面对部分大臣们拥立陈蒨的请求,章要儿始终态度犹豫,迟迟不肯同意,也不愿将玉玺交出来。 就在朝堂争论不休之际,大将侯安都挺身而出,打破了僵局。 侯安都自幼习武,臂力惊人,性格豪爽果断,既有过人的勇力,又具备出色的谋略。在陈霸先建立陈朝的过程中,侯安都几乎参与了所有关键战役 ,无论是平定侯景之乱,还是对抗北齐的入侵,他始终冲锋在前,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镇西将军、南豫州刺史,手握重兵,是朝中极具影响力的军事重臣。 侯安都高声说:“当务之急,是立刻拥立临川王登基,今日之事,若有谁再迟疑反对,一律按照谋反论处,立斩不赦!” 话音刚落,侯安都便按住腰间的佩剑,大步流星地走向章要儿,要求她交出皇帝玺印。 侯安都这番强硬至极的举动,让在场的大臣们无不震惊不已,章要儿更是气得浑身颤抖。 最终,章要儿在压力之下,从身边的锦盒中取出玉玺,交到了侯安都的手中。 接过玉玺后,侯安都转身走向陈蒨,双手将玉玺恭敬地奉上。 之后,在侯安都等大臣的安排下,正式为陈霸先举办丧礼,陈蒨则在文武百官的共同拥戴下,于灵前登基称帝,即陈文帝。 陈蒨继位后,北周为了给陈朝制造内部矛盾,决定释放陈昌。 在返回陈朝的途中,陈昌便迫不及待地给陈蒨写了一封信,信中的言辞傲慢无礼,直接要求陈蒨立刻退位,将皇位还给自己。 陈蒨收到这封信后,对侯安都淡淡地说道:“我这个临时继位的皇帝,也该退位去当个藩王,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了。” 侯安都何等精明,明白了陈蒨的言外之意 ,他并非真的想要退位,而是希望能借他人之手解决这个麻烦。 于是,侯安都连忙说:“陛下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哪有皇帝登基之后再退位的道理?如今陛下已是天命所归,这皇位本就该属于您。陈昌不过是个长期被扣押在北周的皇子,竟敢如此无礼,臣愿意亲自前往迎接他,定要让他明白君臣之间的本分!” 陈蒨听后,心中暗自满意,点头同意了侯安都的请求。 随后,侯安都率领一支船队前往边境迎接陈昌。当船队行驶到长江江心时,侯安都暗中安排自己的亲信,趁陈昌没有防备之际,将他乘坐的船只弄翻。陈昌不通水性,落入江中溺水身亡。 事后,侯安都对外宣称,陈昌是在乘船途中意外失足落水,不幸身亡。陈蒨得知这个消息后,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下令以王爵的礼仪厚葬陈昌,并追封他为衡阳王。 章要儿在得知儿子陈昌的死讯后,心灰意冷,此后在深宫之中闭门不出,不再过问朝堂政事,默默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侯安都因为拥立陈蒨登基有功,在朝中的地位日益显赫,手中的权势也越来越大。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他逐渐变得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不仅在朝堂之上与陈蒨争论权力分配,还大肆修建豪华宅邸,挥霍钱财,广纳门客,甚至私下里使用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器物。 最终,陈蒨对侯安都的容忍达到了极限,决定除掉这个威胁皇权的隐患。 一天,陈蒨以 “商议大事” 为名,在宫中设宴邀请侯安都。侯安都对此毫无防备,欣然赴宴。 酒过三巡,陈蒨突然下令埋伏在周围的武士现身,将侯安都当场逮捕。 随后,陈蒨在朝堂之上宣布了侯安都 “骄横跋扈、意图谋反” 的罪状,将他打入大牢。 直到此时,侯安都才意识到自己的狂妄自大早已埋下了祸根,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不久后,陈蒨下令将侯安都赐死,这位曾经为陈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公元554年,宇文泰给西魏皇帝元钦送来一壶毒酒,元钦冷冷一笑,正打算一饮而尽。宇
【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