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还是来了! 就在刚刚,美国商务部悍然宣布: 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

依秋聊趣 2025-09-02 16:39:22

这一天还是来了! 就在刚刚,美国商务部悍然宣布: 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K海力士(中国)三家在华核心半导体企业,踢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名单。   当天我国商务部就严正回应,直指美方此举是出于一己之私,将出口管制工具化,必将冲击全球芯片产业链稳定。   要搞清楚这背后的门道,得先从这三家企业的“含金量”说起。就说三星西安工厂,可是全球最大的NAND闪存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三星全球40%的NAND闪存产能;SK海力士无锡工厂则是其全球最大的DRAM生产基地,占SK海力士全球DRAM产能的40%;英特尔大连工厂虽然已被SK海力士收购,但同样是存储芯片生产的重要据点。 说白了,这些工厂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芯片,还供应全球供应链。比如三星西安工厂生产的NAND闪存,广泛应用于苹果、华为等全球品牌的手机和电脑中。 而这个所谓的VEU名单,是美国商务部用来管理出口的工具,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往往可以更便捷地获得美国技术和设备的出口许可。 但现在,这三家企业被踢出名单,意味着它们在购买美国技术时会面临更多限制,甚至可能无法获得关键设备,影响生产。比如SK海力士无锡工厂如果无法及时获得美国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可能导致其DDR5内存的生产进度受阻,进而被美光等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显然,就是不想让任何半导体产业的先进技术、设备、甚至人才留在我国,希望靠严苛且无理的出口管制,把这些半导体外资都逼回国内或其他地方,以保护本国产业,同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近年来,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已经不是新鲜事,这次又把矛头指向在华的外资半导体企业,意图通过限制这些企业的发展,迫使更多产能回流美国。 例如,三星已经计划将部分NAND产能转移至得州工厂,SK海力士也考虑在韩国扩建HBM产线。不过,产能外迁需要时间,至少得2-3年,短期内这些企业还得依赖中国工厂维持全球供货。 这一举动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冲击可不小。这三家企业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存储芯片领域。如果它们无法获得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可能导致产能下降,影响中国的芯片供应。比如SK海力士无锡工厂如果停产,全球DRAM市场可能会出现短缺,价格上涨。 同时,这也会影响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中国目前在存储芯片领域依赖进口,自给率不足20%。 不过,中国也不会坐以待毙。中国商务部已经回应,可能采取反制措施,比如限制稀土出口,或者加大国内半导体研发投入。据可靠消息,中国在2023年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规模超过3000亿元,用于支持国内半导体企业。 此外,中国正在推动国产替代,比如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在存储芯片领域的进展,虽然目前技术水平还落后于三星和SK海力士,但在政策支持下可能加速发展。长江存储的286层NAND闪存已经量产,长鑫存储的Xtacking3.0技术也进入量产阶段。 对全球产业链来说,美国的做法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半导体产业链是全球化的,美国的做法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例如,三星西安工厂生产的NAND闪存用于全球多个品牌,如果产能受限,这些品牌可能面临供货不足的问题。 此外,美国设备供应商如应用材料、泛林集团也会失去这些大客户,影响其营收。根据SEMI的数据,2022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349亿美元,占全球的26%,美国企业从中获得了相当大的份额。 现在回头看,美国商务部将这三家在华半导体企业踢出VEU名单,是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和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目的,但这一举动不仅会冲击全球芯片产业链稳定,也会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长期来看可能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至于美国,怕是又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