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严查!”广西,男子不慎踩到钉子受伤,为了省事没去医院,而是去诊所打破伤风,

青山绿水情难离 2025-09-01 15:24:16

“必须严查!”广西,男子不慎踩到钉子受伤,为了省事没去医院,而是去诊所打破伤风,没想到,打完之后,他却发现这不是破伤风的药,追问对方到底打的什么,对方不可能说实话,男子果断报警,直到民警到达,对方踩说实话,给男子注射了氯化钠,破伤风没了,财迷心窍打一针安慰他![凝视] 钉子扎脚本是小意外,去打针防破伤风却遇上了更闹心的事,医生竟然用生理盐水冒充疫苗。这事儿最近就发生在广西桂林一家小诊所里。 一位男士因脚被钉子扎伤,到当地一家私人诊所要求注射破伤风针,然而在注射过程中,他发现医生行为异常,并未使用破伤风药物,而是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注射了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患者当即质疑,诊所负责人最初还试图辩解,直到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才承认因破伤风针剂缺货,又不想失去这单生意,就用了生理盐水替代。 涉事诊所负责人杨先生表示,当时确实是“财迷心窍”才出此下策,目前,桂林市临桂区卫生健康局已经责令该诊所立即停止执业活动,并表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生理盐水本身是医疗常用的基础液体,少量注射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但问题的核心在于,破伤风感染致死率高,对于钉子等造成的深部穿刺伤,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至关重要。 用毫无治疗作用的生理盐水冒充疫苗,不仅违背医疗诚信,更可能延误治疗,将患者置于严重的健康风险之中。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深而封闭的伤口环境正是其滋生的温床,患者主动要求打破伤风针是理性的自我保护。 诊所若没有药,本应告知实情并建议患者去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注射。但涉事医生选择了欺骗,这完全背离了医疗行业的职业伦理。 这类规模较小的诊所,通常医生即是经营者,营利动机明显,不同于大型医院有内部的层层监管和同事间的相互监督,小诊所的执业规范更依赖医生的自我约束。 这也使得个别自我约束能力薄弱的从业者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如何避免这类“监管真空”,确保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的课题。 此次事件发生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表示将组织深入排查,开展相关培训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从更大范围看,国家层面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医疗监管,例如国家医保局正在扩大智能监管试点范围,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对不合规行为进行事前提醒和拦截。 同时,新发布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也强调加强医德医风培训和教育,并将其纳入日常考核。 再先进的技术和再严格的制度,最终都需要人来执行,医疗行业关乎生命健康,诚信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每一次这样的个体事件,都是对整个医疗行业信誉的损耗。 唯有让监管真正“长牙”,让失德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同时不断加强从业者的职业教育和伦理建设,才能更好地防止此类“以假充真”的荒唐事再次发生。 对于这位遭遇“假针”的患者来说,所幸发现及时,已另行接受了规范的破伤风预防治疗。 你在就医过程中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对于如何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行为,特别是确保基层医疗的服务质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40

猜你喜欢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