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饭,突然太监来报:干儿子朱桓要被处死。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怒,命令把负责此事的御史郑士元找来。 朱元璋穷苦出身,父母早亡,他当过和尚,讨过饭,后来加入红巾军,一步步打下江山,建立明朝。他对腐败深恶痛绝,因为元朝末年官场乱象让他吃尽苦头,所以登基后就大刀阔斧整顿吏治,设都察院和锦衣卫,专门查贪官污吏,杀了不少人。朱元璋收养了好些孤儿当义子,给他们机会当官打仗。其中朱文正守洪都城,顶住陈友谅大军围攻八十多天,靠着士兵轮番修墙射箭,才保住要地。李文忠平江南,北伐蒙古,在沙漠设伏歼敌。沐英守云南,建堡垒训兵,稳住边疆。这些义子大多立功封爵,帮明朝稳固天下。 可不是所有人都靠谱,朱桓就是反例。他是朱元璋堂兄朱兴隆的儿子,因为堂兄家帮安葬朱家祖先,朱元璋念旧情,把朱桓当干儿子。先让他在庐州当官,他就开始多收税,占民地,还欺负当地人。朱元璋知道后贬他去定远县当知县,谁知他旧习不改,继续加税侵田,搞得百姓怨声载道。郑士元是江西人,洪武四年中进士,当监察御史。他家穷但骨头硬,从不拿贿赂,巡视地方时查账册访民众,揭了好些案子,朱元璋挺信任他。在定远,郑士元翻县衙记录,发现朱桓多收税银几千两,账目有涂改痕迹,还收集了百姓证词和受害人手印,整理成奏折上报。 朱元璋正吃饭时听到朱桓要被处死的事,马上叫人召郑士元。他赶去定远县,亲自审问。郑士元列出证据,一条条指朱桓的罪行,包括超额征税、强占田地和侵害民众。朱桓没法否认,只好认错求饶。朱元璋本想网开一面,先罚杖责一百,再贬为平民。可郑士元坚持说皇亲犯法得跟百姓一样,不然法度就乱套了。朱元璋被逼到墙角,只能依律处置。 事后朱桓被斩首,郑士元升官去湖广继续查案。朱元璋通过这事震慑官场,让其他义子和官员明白,亲情不能凌驾法度。这案子反映出明初反腐的力度,朱元璋杀了上万官员,就是要根除元朝遗毒。可也暴露他严刑峻法的双刃剑,一方面清了吏治,另一方面搞得人人自危。朱桓的贪婪不是孤例,很多官员仗着关系就胡来,结果栽了跟头。郑士元这样的直臣虽升迁,但也冒风险,稍不留神就可能得罪权贵。 历史看,这类案子帮明朝初期稳住局面,但后期腐败又抬头,说明光靠杀头治不了根。话说回来,朱元璋的义子政策本意好,培养人才护江山,可人性复杂,总有败类混进去。权力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伤自己。 朱元璋处死干儿子朱桓的事,法度亲情怎么平衡,你怎么看?
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饭,突然太监来报:干儿子朱桓要被处死。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怒,
青山绿水留长江
2025-09-01 14:54:36
0
阅读: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