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不如唐朝能打?别的不说,只说锻造兵器,北宋用煤炼铁,煤里面的硫进入铁,让

历史故事收集者 2025-09-01 09:42:02

宋朝为何不如唐朝能打?别的不说,只说锻造兵器,北宋用煤炼铁,煤里面的硫进入铁,让武器变脆,铁匠们也不明白,只能把武器做宽做厚,比唐刀差远了,另外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观念下,没人会去关心精良兵器的制作。

打仗得有金属做兵器盔甲,铁是最主要的原料。找铁矿的本事,唐朝和宋朝其实都差不多。问题出在:优质铁矿的供应,宋朝不如唐朝稳定。 唐朝的核心区域,覆盖了河北、山西这些地方,这些地方铁矿好挖,质量也高。这些矿区离主要的军事重镇(比如长安)不算太远,开采、运输相对方便,能保证持续的、比较好的原料供给。唐朝的军队规模大,分布广,但核心区域的原料供应链条有保障。 宋朝的情况就糟糕多了。北宋的地盘,特别是最关键的产铁区,主要在北方中原地区。按理说这也不算差。但是,宋朝面临一个致命的威胁:它的几个主要对手(辽、西夏、后来的金)都在北方,不停地打过来。 最关键的铁矿区,正好处在这些外敌持续攻击和实际控制的区域内,或者离前线太近,非常不安全。开采和运输随时会被掐断。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指望南方。 宋朝也确实大力开发南方的铁矿,比如福建、两广那边有,但是这些地方的铁矿有两个毛病:南方的矿含杂质特别多(比如硫、磷),炼出来的铁品质不好,软、脆、易断。南方铁矿通常矿脉小、分布散,挖矿成本高。而且南方多山林、水泽,运输特别特别困难。 要把大量的铁矿石或者生铁运到几千公里外的北方战场,或者军器监,成本巨大,效率极低。王安石变法时想增加武器制造,其中一个障碍就是南方矿坑到首都汴梁距离太远,物流耗费惊人。 这就等于做菜的原材料不行,还天天断供,或者运不过来。宋朝的兵器制造,在基础原料这一关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这跟唐朝能稳定获得北方优质铁矿石比起来,差距就拉开了。 有了铁矿石,得拿东西烧火把它熔炼出来。烧火用什么?最常见的燃料是炭(就是用木头烧出来的焦炭)或者木柴。 唐朝的时候,中原及北方森林植被还很茂盛,木头多得很,烧炭方便。炭火温度高,炼出的铁质量相对好。关键是用炭炼铁,杂质引入得少(主要是木炭里的碳,对铁来说算好的)。 宋朝不行了。经过唐到五代几百年的开发,加上人口比唐朝时翻了一番(从唐朝高峰约五六千万增加到北宋人口轻松突破一亿),北方平原地区能大范围砍伐的木头早就砍光了!燃料危机是大问题。 怎么办呢?宋朝人找到了替代品——煤(当时叫石炭)。这煤跟木头比可好太多了:储量丰富、火力猛、还比木头便宜。宋朝是历史上大规模用煤的开端。 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煤带来了一个古人想不到也解决不了的巨大麻烦:煤里含硫量太高了! 用含硫高的煤炼铁,硫就会跑进铁里面去。铁里面含硫量一高,就会变得又硬又脆,缺乏韧性。用这种铁做兵器铠甲,就是个大灾难!刀砍两下容易崩口、断裂;矛头、箭头可能一碰就折;士兵的铠甲可能一箭就裂,不仅保护不了人,碎片可能还会伤到自己人。 宋朝的铁匠们搞不懂这个科学原理啊。他们只知道用煤炼出来的铁,打制出来的武器质量不行,太脆、易坏。那怎么办呢?只好在“傻办法”上下功夫:加厚!加重! 把刀身加宽、加厚,让武器不容易被砍断砸断;把铠甲做得更厚实,期望能多扛两下。 可是这么一来,武器笨重不堪,士兵挥舞不动,打仗时速度、灵活性大打折扣。跟唐朝那些锻造精良、硬度韧性结合得很好的轻便锋利武器(比如唐横刀)比起来,性能上就差了一大截。而且,武器越厚越重,成本也越高,加剧了生产难度。 用煤是现实逼迫下的进步,但也给武器质量埋下了隐患。 唐朝的军工制造,比如军器监,是由朝廷里懂军事或者实际负责打仗的将军部门(如尚书省兵部、还有卫尉寺等)负责管理或者深度参与的。将军们是真正的用户,他们懂战场上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对手下的兵需要什么家伙更门儿清。 宋朝就不一样了。为了防止武将做大,朝廷把几乎所有重要权力都往文官手里收,包括管军工生产这种“技术活+后勤活”。从三司(管钱粮物资,军器监很长一段时间属于三司)到地方的州府负责具体生产制造的作坊,一把手基本都是文官。 这些文官,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考的是诗词歌赋、策论文章,目标是当宰相治理天下。他们对钢铁怎么炼?武器怎么造?刀剑怎么打得锋利又不断裂?弓箭射程多远才算好?基本没啥概念,也没多大兴趣。 文官们管军工制造,目标往往就变成了一个:怎么在规定时间内,花费最小成本,造出规定数量的装备,完成任务指标,不出差错。 至于造出来的刀是不是锋利?铠甲是不是能扛住敌人的冲击?那不是第一目标,他们也不懂评判。 虽然宋朝也有《武经总要》这类军事百科全书记录一些制造方法,但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整个军工生产体系被文官严格管理,失去了来自军事专业人士的深度指导和强有力的质量压力。这也是宋代装备技术革新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器生产成了一种交差的事务,而不是攸关生死的军事准备。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