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董明珠上门讨要42万货款,经销商却说:“再发50万的货,卖完一起结!”董明珠灵机一动道:“行!先去仓库看看!”谁知到了仓库,董明的一番操作,让经销商直呼:“这女人真狠!”
当时的董明珠,还不是老总,她只是一个跑业务的安徽业务员。
这个时候,她碰到了棘手的任务,就是追回42万。
42万在九十年代那会可不是小数目。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由于丈夫早逝,为了赚更多的钱养活儿子,只能选择离开南京事业单位,南下加入了海利空调,成为一名销售员。
那个时候,公司为了全面发展,将经济相对落后的安徽市场交给了她这个新人。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巨大的销售压力,董明珠没有退缩。
她从零开始,挨家挨户拜访客户,硬是在这片被视为“难啃的骨头”上打开了局面。
然而,就在她努力开拓市场时,发现合肥的经销商牛老板,拖欠了公司高达42万元的货款。
这笔欠款随后,成了她的主要难题。
第一次追债,就让董明珠发现了牛老板的“老赖”本色。
她说明来意后,牛老板一听是来要账的,立刻变了脸色。
他觉得董明珠是新人,量她也不敢怎么样,就试图用强硬态度把她吓退。
结果,董明珠据理力争,但牛老板直接不给好脸色,扭头走人。
董明珠没有被吓倒,反而开始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
她天天上门,像上班打卡一样,每天出现在牛老板的公司,晚上最后一个离开。
她不信牛老板能永远躲着不见。
这场“持久战”持续了四十多天。
终于有一天,牛老板被董明珠堵了个正着。
看到这个“阴魂不散”的女人,牛老板既恼火又无奈。
但是他可不是老实人,扭头又开始了新算计。
他先是答应还钱,但提出了附加条件必须再发50万的货才结清旧账。
这看似是个解决方案,实则是个陷阱。
一旦新货发出,牛老板很可能故技重施继续赖账。
但是,董明珠又不傻,她发现了牛老板的心思。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董明珠却提出了先看仓库。
牛老板起初不以为意,推说仓管不在,想继续拖延。
但董明珠不为所动,依旧每日准时“报到”。
牛老板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便带董明珠去看仓库。
仓库里货物堆积如山,杂乱无章,海利的空调被随意堆放在角落,落满了灰尘,显然很久没有动销。
这景象印证了董明珠的猜测,所谓的“卖不动”只是借口,牛老板根本就没打算好好销售。
看着积压的库存,董明珠直接提出要拉走相当于42万货款的库存。
牛老板一听,又耍起了花招。
董明珠第二天带车来拉货时,他直接关上了公司大门,玩起了“闭门羹”。
这显然是铁了心要耗到底。
但是,董明珠没打算放弃。
没多久,她又回到了牛老板公司门口,继续她的“上班”生涯。
牛老板故技重施,继续躲猫猫。
但董明珠的耐心和决心超乎他的想象。
当再次被堵住时,董明珠选择直接摊牌。
要么还钱,要么退货,没有第三条路,否则她就一直跟着他。
牛老板被这种“牛皮糖”战术彻底整服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执着、如此难缠的讨债人。
他无奈同意董明珠拉走货物。
第二天,董明珠带着货车和工人再次来到仓库。
这一次,牛老板没有再耍花样。
董明珠亲自和工人一起,清点、搬运,直到搬够价值42万元的空调才停手。
当货车离开牛老板的公司,董明珠宣告,以后再也不跟这种人做生意了!
车子开远后,这个坚强的女人在车内忍不住失声痛哭,释放着四十多天来的压力、委屈和终于胜利的复杂情绪。
她让司机直接把这车货拉回了珠海总部。
然而,后续的检查发现,这批被拉回的空调中,竟有相当一部分是残次品。
这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让她深刻认识到商业环境的复杂和诚信的重要性。
这场讨债战役,虽然过程曲折,甚至结果也并非完美,但它对董明珠而言意义非凡。
它不仅为公司挽回了重大损失,更让董明珠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智慧和超乎常人的毅力。
更重要的是,她处理此事的果敢和手腕,让公司高层刮目相看,开始注意到这个从基层打拼上来的女销售员。
这为她日后在格力电器的崛起,从销售骨干一路晋升至销售经理、总裁乃至董事长,书写“铁娘子”的商业传奇,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主要信源:(手机凤凰网——董明珠遇无赖经销商追债反被耍 从此再也没和他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