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离婚案:18年贤妻变卖房产救夫,离婚时发现婆家藏600万新房 “我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8-31 10:36:15

北京昌平离婚案:18 年贤妻变卖房产救夫,离婚时发现婆家藏 600 万新房 “我不在乎钱,只想讨个公道!” 北京昌平法院的法庭上,46 岁的姚女士攥着一叠转账记录,声音带着颤抖。18 年前,她为爱从浙江辞职远嫁北京,18 年后,丈夫突然提离婚,她才发现两人名下无房无车还背债,而婆家早悄悄买了套 600 万的新房,产权写的是 72 岁婆婆的名字。这场婚姻,成了她半辈子的劫难。 2007 年,28 岁的姚女士在浙江有份稳定工作,身边亲友环绕。直到遇见在北京做家族生意的丈夫,她一头栽进爱情里 —— 辞掉工作、告别家乡,揣着简单的行李,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满心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刚结婚那几年,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丈夫公司忙,她就主动帮忙跑业务、对账,连员工都打趣 “姚姐比老板还上心”。她没多想,只觉得 “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却没给自己留一点退路。 转折点在 2015 年。丈夫公司资金链断裂,眼看要倒闭,姚女士急得满嘴燎泡。 她没犹豫,先把自己结婚时的首饰全当了,换了十几万;又找浙江的亲戚借了几十万;最后咬咬牙,劝丈夫把两人唯一的房子卖了,套现 300 多万,全投进公司救急。 当时丈夫拉着她的手说 “等公司缓过来,咱买个更大的房子,让你享清福”,姚女士信了,觉得自己的付出总有回报。 可这 “清福” 没等到,等来的却是背叛。2023 年 10 月,丈夫突然说 “感情裂了,先分居”,姚女士还想着 “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没成想 2024 年 2 月,离婚起诉书直接送到了她手上。 更让她崩溃的是查财产时, 两人银行卡加起来不到 5 万,公司股份早转到小叔子名下,还背着一堆不明不白的债务。 直到她偶然听邻居说 “你婆婆去年搬了新房,特气派”,才知道 2022 年婆家买了套 600 万的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婆婆的名字。 姚女士赶紧翻找旧记录,发现 2022 年 3 月,丈夫曾把当年卖房剩下的 280 万转到婆婆账户,之后每个月还往婆婆卡里打 2 万,备注是 “赡养费”。 到了法庭上,男方律师振振有词:“婆婆拿 400 万积蓄买房,儿子给赡养费天经地义,跟姚女士没关系。” 姚女士当场反驳:“280 万是卖房的钱,是夫妻共同财产!他每月给 2 万给了 12 年,哪有这么多赡养费?分明是转移财产!” 庭审的焦点全在两套房子上。已卖掉的那套,男方说 “是我婚前财产,卖房钱该归我”,姚女士立刻拿出 2015 年的卖房合同,上面写着 “款项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及公司经营”,她还当庭列举自己这些年帮公司跑的业务、签的合同:“18 年我没拿过一分工资,公司好转了,凭啥没我的份?” 至于那套 600 万的新房,男方拿出婆婆的银行流水,说 “400 万是婆婆攒的养老钱”,姚女士追问 “400 万的来源有凭证吗?” 男方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台下旁听的人都在叹气:姚女士这 18 年,把青春、工作、积蓄全搭进去了,最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她在浙江的老母亲知道后,哭着说 “早知道不让你远嫁”,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根据《民法典》,夫妻婚后共同经营所得、共同投入的财产,都该算共同财产。 姚女士手里的转账记录、卖房合同、帮公司工作的证据,都是争取权益的关键,但现实里,要证明 “财产转移” 并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到 “赡养费” 这种看似合理的名义。 这事儿在网上吵开后,不少人替姚女士抱不平:“付出的时候把她当家人,分钱的时候把她当外人”“远嫁需谨慎,别把自己全盘托出”。 也有人提醒:结婚后别丢了自己的工作和积蓄,“贤妻” 没错,但不能当 “傻妻”,手里有证据、心里有底线,才能在感情变卦时不那么被动。 目前案子还在审理中,法院还没出最终判决。但不管结果如何,姚女士的经历都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信源:“怀疑自己被做局了”女子为爱辞职远嫁北京,18年后丈夫提离婚——观威海

0 阅读:87
美食创意厨房

美食创意厨房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