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日本的“暗箭”将让中国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千万别小看日本人。日本有一种暗箭杀器,我们目前难防,一旦开战,会给我国带来大麻烦,是我国一个很大隐患,这个暗箭就是“日本潜艇”。[凝视] 日本海上自卫队近年来正以“每年开建1艘、下水1艘、入役1艘”的速度,悄然扩充其水下舰队规模,将现役潜艇从16艘增至22艘,这是自1976年以来首次大规模扩编。 这一动向背后,是日本水下力量从“专守防卫”向“进攻打击”的战略转型,其深远影响值得警惕。 最新的“大鲸”级潜艇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尺寸甚至超过了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该型艇最引人注目的革新是动力系统:它舍弃了传统的斯特林发动机和铅酸电池,采用“柴油机+锂离子电池”组合。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是传统铅酸电池的近一倍,使水下持续航行时间延长50%以上,充电效率也更高,配合泵喷推进器替代传统螺旋桨,不仅显著降低噪音,还提高了航速,使其水下静音性能达到“世界顶级水准”。 除了静音性能,“大鲸”级的攻击能力也不容小觑,它装备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日本国产的89式、18式重型鱼雷以及美制“鱼叉”反舰导弹,总载弹量达30枚。 18式鱼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射程达50千米,尤其适用于浅水和复杂深水环境。 日本计划在下一代潜艇上搭载美制MK—41垂直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射程达900公里甚至15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以及射程近2000公里的美制“战斧”巡航导弹。 这将使日本潜艇首次具备远程对陆打击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其战术定位。 日本潜艇的建造体系也颇具特色,通过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与川崎重工神户工厂交替隔年建造的模式,日本保持了高速发展节奏。 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单一厂商垄断导致的技术停滞,又通过良性竞争推动技术迭代。 单艇造价约11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不仅包含船体建造与动力系统,还涵盖了战斗管理系统、鱼雷防御装置等核心作战设备的集成,展示了日本在成本控制与技术集成方面的高效率。 从战略部署来看,日本已将海上防卫重点转移到西南海域,旨在强化对关键水道的控制能力,这些潜艇可以与美日同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相配合,扼守重要航道,执行隐蔽侦察和封锁任务。 甚至有观点认为,日本最佳选择是发展核动力潜艇,才能将对手挡在“第一岛链”内。 日本潜艇设计还考虑了女性自卫官的执勤需求,专用居住舱与操作设施的优化不仅体现了人员构成的突破,更反映了日本在扩大兵源方面的战略考量。 随着日本自卫队人员招募压力增大,打破潜艇部队“男性专属”的传统,既能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也为未来潜艇部队规模扩张预留了人员基础。 日本通过“小步快跑”、“瞒天过海”等策略,持续发展潜艇等进攻性武器系统,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这已经引发了地区安全担忧。 日本新型潜艇的设计性能,已严重超出其宣称的“自卫防御”功能,必将推高地区水下力量军备竞赛力度,进一步恶化周边海上安全形势。 不过,现代海战是体系对抗而非单一装备的较量。尽管日本潜艇在技术上追求“非对称优势”,但在面对多层次、全方位的反潜体系时,其效能将不可避免地被打折扣。 强大的体系对抗能力能够有效压缩潜艇的攻击窗口期,使所谓的“非对称优势”大打折扣。 日本水下力量的快速发展确实改变了区域安全格局,但将其视为能够颠覆海上力量平衡的“杀手锏”,可能是一种战略误判。 真正的安全保障来自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和地区国家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大家怎么看日本潜艇技术的快速发展?您认为周边国家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
辣评‖日本除对九三阅兵使坏外,还做了两件更恶毒的事日本媒体爆料,2025年日
【33评论】【18点赞】
李子木
开战首先摧毁潜艇基地,用重型鱼雷,钻地弹装填全氮阴离子盐高能炸药,确保基地被彻底毁灭
嗯嗯嗯
日本能把国土上的搬到潜艇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