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9年,年羹尧端坐轿中,不一会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他见抬轿的官吏双手冻得发

冰希祖宗 2025-08-30 09:59:34

公元1679年,年羹尧端坐轿中,不一会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他见抬轿的官吏双手冻得发紫,突然下令道:“去手!”没成想,所有官吏们立刻抽出佩刀,砍断了自己的手,年羹尧当即后悔不已。

年羹尧生于公元1679年,镶白旗人。他家祖上做大官的人挺多,祖父年仲隆中了进士,当过知州。父亲年遐龄起点不高,是从翻译文书做起,慢慢熬到了总督的位子。

在这种家庭长大,年羹尧从小就对当官有股子执着劲儿。

公元1699年,年羹尧经过苦读,总算考中了举人。

这人挺有本事,刚过一年,又接连通过了更难的会试和殿试,拿到了进士的头衔。

康熙皇帝觉得这批新晋进士是人才,就把他们送进翰林院深造。

年羹尧脑袋瓜子好使,书读得多,懂的东西也多,但有个坏毛病,喜欢去风月场所,名声不大好。

有明白人劝他别这么混,小心坏了前程,他听了进去,收敛了不少。

康熙皇帝越来越欣赏他,在公元1709年,把他派到四川当巡抚。

年羹尧在四川下功夫了,想干出点名堂报答皇帝。他把全省的情况摸了个透,把地盘是啥样、老百姓日子咋过、有没有少数民族的问题、打仗练兵的事儿这些都分开理清楚,然后一件件去管好。

为了让皇帝知道四川是啥情况、自己都干了啥,他经常写奏折给康熙,专门说这些事。

到了公元1721年,年羹尧当上了大将军,带兵去打罗卜藏丹津,打这开始,他那套特别严的带兵办法就出名了。

军纪在他这儿大过天,手底下的人没一个敢不听招呼的。

最重要一条规矩是,他下的命令,底下人不能问为啥,必须马上照办,不然就有重罚等着。

有年冬天,下了好大的雪。当时年羹尧出行坐的是轿子。

为啥这个武将不骑马?因为他手底下的军官看雪太大,怕冻着他,特意找了几个壮汉抬轿,还在轿子里生了火盆,一点寒气都进不去。

但抬轿的人可没这待遇,雪越来越猛,风刮得脸疼,劲儿慢慢就使不上了,轿子走得越来越慢。

年羹尧在轿子里觉出来了,掀开帘子一看,那几个抬轿的军官手都冻紫了,再冻下去,手指头怕是保不住。年羹尧当时有那么点不忍心,顺口就说了句:“去手!”

谁曾想,抬轿的军官们一听这两个字,脑子里立刻想到的是大将军那雷打不动的“立刻执行”军令。

他们以为是自己抬轿慢了惹怒了年羹尧,大将军这是在命令他们砍掉自己的手!

为了躲开更狠的责罚,几个人咬咬牙,拔出随身带的腰刀,真就把自己的手给砍了。

这下子可把年羹尧给弄傻眼了,他马上就明白过来,是自己的命令让人误会了,心里头多少有那么点愧疚冒出来。

可这点愧疚念头,很快就被他自己那套“严管才是厚爱”、“治军就该铁血”的想法给压下去了。

不过,为了在兵卒面前摆出个关心下属的样子,他还是装模作样地训斥他的副官:“这是你让他们干的?本将军明明是看风雪太大,怕弟兄们冻坏了手!这下好了,你倒好,让他们把手指头砍了!

我这好心被你糟蹋成啥样了?”那副官早就被年羹尧吓破了胆,赶紧跪下来磕头认罪:“全是卑职糊涂,错会了大将军的意思,害弟兄们没了手,请将军重重治我的罪!”年羹尧看这戏演得差不多,达到目的了,也就没再追究。

古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年羹尧带兵严是严,可也真把自己当成个土皇帝了,越来越拿自己当回事,眼里没人,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狂劲。

他那越来越盛的气焰和目中无人的做派,让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打心眼里越来越不喜欢,也越来越不放心他。

到了公元1725年,年羹尧算是走到头了,被一撸到底,官帽子全给摘了。

押到京城以后,朝廷里那些大臣们给他列的罪状,一条一条加起来有快一百条!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726年,雍正皇帝下了旨,赐年羹尧自尽。

这么着,这位曾经风光无限、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自己给自己挖了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个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栽跟头。

回头看看年羹尧这辈子,带兵打仗本事是有的,可毁就毁在他性格太狂,做事太横,忘了自己姓啥,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了一大家子跟着遭殃。

这就是老话讲的,一朝富贵容易,一世平安难得。他那套令人闻风丧胆的“去手”军规,如今成了他残酷治军的一个活生生的证据。

有专家在现场说,这些奏折字里行间确实能瞅出点他当年那股子自信满满的味道,可再往细了看,也能咂摸出那么一点过于直率、不知道收敛的苗头,这大概也是埋下了日后倒大霉的伏笔吧。

到了公元2023年,北京卫视播了个关于雍正皇帝的专题片,片子里也没绕过年羹尧和雍正那段纠结的君臣关系。

这片子播完,网上还挺热闹,讨论了不少,主要聊的就是老板和顶级大将之间那点微妙的关系,以及大权在握的大人物该怎么认清自己位置的问题。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