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

彩云飘悠念君归 2025-08-29 16:47:37

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事发可不是冲动而为,而是他们看准了对方的底牌,尼日尔把这几块资源当成了翻盘的筹码,用的是“大国之间互制”的策略:法国、澳洲、中国这些国家都不敢动真的,所以他们才有勇气动真格,接下来说说这事怎么回事。 先说铀矿,尼日尔资源不少,是全球重要的铀矿产国之一,法国那边,一直靠这铀发核电,可当地人啥好处都没拿到。 法国反对,也吼着要走法律诉讼路线,但这铀矿一旦收归国有,对方急得很,目前Orano控股63%,政府甭提一顿管下来了。 紧接着,他们又盯上了澳洲那座金矿——SML,是尼日尔唯一的工业化金矿,但产量小、项目亏、欠工人薪资,还出过矿难,地方怨声一片。 政府说澳方没遵承诺,投资少、工人投诉多,就一刀切接管,这手一出,澳洲自然不乐意,可它在非洲影响力不强,真打不起,也就硬着头皮撅着嘴。 中国那边的石油项目也没逃掉,中石油当初大口投资,修炼油厂、铺管道,还给政府紧急贷款,大家本指望长线合作。 结果军政府拿税务差、工资差距大说事,把高管赶走、项目冻结,逼着重新协商收益分配。 换来的结果是中国收一口,改分成比例,并得继续帮干项目,形式像是谈判,其实是“暗中被迫让步”。 这一系列动作让人看着热闹,也引发热议:这是“资源主权崛起”,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问题是,拿回资源能不能运营?技术人能不能有?如果自己没这本事,必须靠别国帮忙,又是不是陷入新的依赖? 据金融时报报道,像尼日尔、马里、几内亚这些国家,很多西方矿业巨头都开始被动要转向中国或其他新伙伴。 再举例说,俄罗斯那边看上了这局势,想借机展开核能合作,不光搞原矿合作,提议建核电站、培训本地人才,说是整套方案,有点像把法国“赶到墙角”,但这一步能走多远,还得看安全、技术、投资能不能跟上。 最直接影响还在普通人身上,矿企撤走或收回,先是政府控制,老百姓的生计又成问题了。 有项目停、工人没工钱、当地失业、不稳定增加;短期财政能补贴,但过久社会风险会上升。 如果政府不能把收回来的项目运营好,反而可能拖垮经济基本盘。 这整套操作,底层逻辑是“小国也能玩大牌”,他们让法国要铀就得多给中国也有点忐忑,澳洲也不好意思说啥。 但要讲清楚,不是简单“爱国就对”,而是“看清现实,借机拿回该属于自己的”。 如果后面能搞出自家的矿业技术培训、矿权透明度提升,还有本土就业增长,再能吸引新伙伴那才是真的赢。 这波就是“掌握资源牌”的博弈,短期显得气势汹汹,长远得看他们能不能把桌子搬起来稳稳放好,给对手一点压力,也得给自己留条活路。 让资源服务于人民,不是喊口号就完事,行动上得真能接地气,管好资源、用好资源,那才有未来。 真正的主权,不是把资源收回来喊一声,而是让这些资源真正成为百姓的饭碗。 信源:环球网——《指责澳公司“严重违约”,尼日尔将金矿国有化》

0 阅读:16
彩云飘悠念君归

彩云飘悠念君归

彩云飘悠念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