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周玉离家那年,乡下正是晚秋,田边芦苇随风摆动。他拎着行李走到村口,父亲裴士俊站

帝王心术 2025-08-29 12:58:52

裴周玉离家那年,乡下正是晚秋,田边芦苇随风摆动。他拎着行李走到村口,父亲裴士俊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在昏沉的天色下朝他挥了挥手。 谁会想到这挥手,竟是一别二十年?没写信,也没回音。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怕是永远回不来了? 那时的平江县正处在动荡岁月里。裴周玉才十几岁,家里穷得连学都上不起,母亲早逝,他成天给地主打零工补贴家用。 那个年代,农村孩子的出路少得可怜:要么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要么学门手艺勉强糊口。可老百姓连衣服都做不起,学缝纫也没用;想去烧砖瓦,又碰上农民运动浪潮。 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五军转战平江,16岁的裴周玉瞒着家人,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 这一走就是整整二十三年。 二十三载春秋,他从一个贫苦少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将军。参加过两打长沙、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更是屡建奇功,曾冒死深入虎穴,成功策反日伪中将司令。 多少次枪林弹雨,多少回生死一线,他或许也曾想起那个晚秋的村口,和父亲沉默的挥手。 而家乡的老父亲,在这二十年里受尽了思念的煎熬。靠着租种田地维持生计,常常是“半年糠菜半年粮”,还要将大部分收成上缴地租。 奶奶临终前还在喃喃呼唤孙子的名字,带着无法相见的遗憾离世。村里人都传言裴周玉早已牺牲,唯独老人坚信儿子还活着。 转机出现在1950年。当时裴周玉已在绥远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工作繁忙无法脱身。当组织上设法联系到裴家时,老父亲激动得几天吃不下饭,连夜给儿子写信:“玉儿,爹就知道你会回来……”在组织的安排下,父子俩终于在北方团聚。但老人不适应北方气候,不久便返回了湖南老家。 1953年,裴周玉带着妻儿回到阔别二十三年的平江龙门村。当他踏进家门的那一刻,父亲、胞弟、弟媳、侄儿全都扑上来抱住他,哭得泣不成声。 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裴家小院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既惊讶又欣慰地打量着这个曾经穷得吃不上饭的少年,如今已成了解放军第六十九军政委。 欢聚的时刻也带着悲伤。当乡亲们问起当年一起参军的伙伴时,裴周玉沉默良久,平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有20多万人参加革命,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1万多人。村里曾经有上千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活到现在的,连他在内也只有六个人。 裴周玉在家呆了五天,既要陪父亲弟弟叙旧,又要接待一拨又一拨的乡亲。有人打听亲人的下落,有人请他讲战场故事,还有人只是想看看当年的“红军娃”现在啥模样。这些场景,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无数像裴周玉这样的革命者,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离家时还是少年郎,归来时已过而立,甚至有些人永远留在了他乡。每一个幸存回家的战士背后,都有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家庭,和永远等不到亲人回家的泪水。 这段历史之所以动人,不在于个人成就的高低,而在于它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普通人的选择与牺牲。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付出了青春、亲情,乃至生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权威信源:环球网,《103岁开国少将裴周玉逝世 曾见证刘志丹牺牲》

0 阅读:5
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

古代皇帝的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