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方面想多了,一次外长见面就想拿到这么多!8月18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印外长会晤后,中国将恢复向印度出口急需的化肥、稀土矿物以及盾构机。 真以为一次外长会晤就能把三样关键东西都拿到手?8月18日印媒兴冲冲报道说,中印外长见面后中国就要恢复出口化肥、稀土和盾构机,可他们大概忘了,外交场上从来都是礼尚往来,哪有只进不出的道理。 先说说化肥这事儿,印度对中国的依赖可不是一星半点,2023年一年,印度就从中国买了544万吨化肥,比上一年增长62%,直接让中国成了他们的第一大供应国,光这一项的进口额就达到25.9亿美元。 要知道印度全国有6亿农民靠天吃饭,农业占GDP超过15%,这些化肥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庄稼收成。 去年边境局势一紧张,中方稍微收紧了出口,印度那边就立刻出了问题,不少地区农作物减产超过20%,农民怨声载道。 可即便如此,印度这边还在玩双重标准,今年4月刚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转头就等着中国化肥救急,这算盘打得未免太响了点。 中国作为化肥生产大国,出口管制本来就有自己的考量,化肥属于高耗能产品,国内供应优先是基本原则,总不能拿着自家的能源和资源去补贴别人,更何况还是个一边占便宜一边捅刀子的邻居。 再看稀土,这可不是普通的矿产,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而印度在这方面几乎是“等米下锅”的状态,2023年他们1.2万吨的稀土需求里,95%都得从中国进口。 按理说进口就进口吧,可印度偏要搞些小动作,之前有家印度公司打着民用电动车的旗号从中国进口120吨稀土,结果被中方的技术追踪系统抓了个正着,这些稀土磁铁全被转手卖给了美国军工企业,还赚了笔黑心钱。 这种情况下,中国能不严查吗?2025年4月开始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完全是按照《瓦森纳协定》来的,全球32个缔约国都执行类似政策,德国的宝马、大众,美国的通用、福特这些合规企业都能拿到许可,印度要是真想进口,光明正大申请就是,何必搞这些弯弯绕绕。 他们自己国内稀土产量只够需求的12%,高端应用几乎全靠进口,却还想让中国取消管制,这就好比自己家没粮仓,还嫌别人家门锁太严。 最后说说盾构机,这东西堪称基建“神器”,中国盾构机现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印度的地铁、高铁隧道近八成都得用中国产的设备。 班加罗尔地铁那么复杂的地质条件,上软下硬的地层里还全是孤石,最后还是靠铁建重工的四台盾构机搞定,其中“URJA”号还拿了日进尺和月进尺双冠军。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花129亿美元搞的孟买 - 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三台德国盾构机愣是卡在中国港口动弹不得,因为这些所谓的德国设备其实是中国广州制造的,想绕开中国根本不可能。 这就有意思了,印度一边喊着“自给自足”,一边工地里全是中国设备,现在想要新的盾构机,却连最基本的对等姿态都没有。 要知道中国盾构机价格只有德国的十分之一,大型机才卖5000万到1.2亿元,德国同类产品要7.7亿到15.4亿元,印度用着便宜又好用的中国设备,还想让中国无条件供应,哪有这么好的事。 最说不过去的还是边境问题,印度媒体自己都报道,第33军的三四万部队正往中印边境锡金段集结,有些地方离边境只有500米,还收到过6小时内必须部署到位的命令。 他们自己在前沿基地保留着突击能力,却要求中国单方面撤回部队,这就好比自己揣着刀,还让别人把武器都交出来。 中国在边境只是维持正常的轮换驻防,完全是防御姿态,印度这种一边增兵一边提无理要求的操作,实在让人没法认真对待。 说到底,中印贸易额2023年已经达到136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850亿美元,这本身就说明他们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 想要化肥保收成,想要稀土搞制造,想要盾构机建基建,这些都可以谈,但总得拿出点诚意来。一边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一边在边境挑事,转头又想空手套白狼拿到急需物资
印度代表太渴了,也可能过于放松,嫌用杯子麻烦,来了一次直饮,印度苏杰生领衔,拉夫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