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俄军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可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

红梅初来护 2025-08-22 22:01:38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俄军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可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并没有把全部火力倾泻在基辅这个权力中枢,而是悄悄把主力部队南下,就是想要攻占乌克兰更多的领土,来弥补这场俄乌冲突带给俄罗斯的损失!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那时俄罗斯吞并了该地区,并支持乌东分离势力,导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部分地区脱离乌克兰控制。八年低强度对抗积累了矛盾,乌克兰转向西方寻求安全保障,进一步刺激俄罗斯。

到2022年2月,俄罗斯以“特别军事行动”为名全面入侵,初期目标包括快速控制基辅周边,试图瓦解乌克兰政府。但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加上西方援助的及时到位,让俄军推进受阻。俄罗斯部队在基辅北部和东部郊区遭遇后勤补给问题,燃料和弹药短缺成为主要瓶颈。

最终,俄军在3月底到4月初从基辅地区撤退,避免陷入消耗战。这次撤退标志着战略调整的开始,俄罗斯将资源集中到乌东和乌南,这些区域对俄罗斯有更高的地缘价值,包括工业基地和黑海通道。

转向乌东和乌南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聚焦于领土控制。乌南地区如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能源设施,俄罗斯通过占领这些地方,试图缓解西方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

2022年春夏,俄军快速拿下赫尔松市,并推进到第聂伯河东岸,但乌克兰的反攻在秋季收复部分土地。俄罗斯在乌东的努力更持久,顿巴斯地区成为主战场,那里原有分离势力基础,便于俄罗斯整合。

俄罗斯军队采用阵地战模式,逐步蚕食乌克兰防线,避免大规模机动带来的风险。到2023年,战斗强度增加,俄罗斯利用火炮优势压制乌克兰阵地。

尽管付出高昂伤亡,俄罗斯还是在乌东获得增量领土,比如在巴赫穆特周边推进。这些行动的逻辑在于,用土地换取谈判筹码,俄罗斯控制的领土越多,在未来外交场合就越有优势。同时,这也帮助俄罗斯稳固缓冲区,防范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潜在威胁。

红军城战役是俄罗斯战略的典型例子。这座位于顿涅茨克的工业城镇,自2014年起就是前线要地,乌克兰在这里修建了坚固防御工事。

2023年10月,俄罗斯发起大规模进攻,意图切断乌克兰补给线。战斗持续数月,俄罗斯采用密集炮击和步兵冲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压缩乌克兰阵地。

到2024年2月,俄罗斯完全控制红军城,但代价巨大,据估计俄军伤亡达数万人。乌克兰军队在弹药短缺下被迫撤退,这反映出西方援助延误的影响。占领红军城后,俄罗斯获得铁路枢纽控制权,便于向其他方向运送物资,进一步巩固乌东阵地。

这场战役不是速战速决,而是通过持久消耗实现目标,体现了俄罗斯的“慢刀子”战术,避免在基辅那样的高风险地区纠缠。红军城的得失也暴露了双方资源差距,俄罗斯从外部获取弹药支持,而乌克兰依赖盟友的承诺。这种选择让俄罗斯在领土上逐步积累优势,尽管进程缓慢。

进入2025年,俄罗斯的领土控制稳定在乌克兰约19%的面积,主要集中在乌东和乌南。近期一周内,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获得25平方英里的增量,但整体推进速度放缓。

乌克兰在东部防线稳固,借助无人机和精确武器反击俄军渗透。俄罗斯继续优先乌东进攻,如在恰西夫亚尔和托雷茨克方向有小幅进展,但未见向基辅重启威胁。

战略上,俄罗斯旨在通过蚕食方式迫使乌克兰让步,同时利用能源和粮食控制影响欧洲。西方内部的分歧,如援助延迟,进一步助长俄罗斯的耐心战术。

相比初期对基辅的闪电战,现在的重点是可持续获利,避免无谓消耗。这场冲突已演变为地缘博弈的延续,俄罗斯用实际控制换取长远利益。但这也意味着战争拖延,双方损失持续增加。

俄罗斯的战略调整反映出对现实的务实应对。初期接近基辅虽显示军力,但未能转化为胜利,转而攻占更多领土已成为弥补损失的手段。

乌东和乌南的资源,如黑土和港口,对俄罗斯经济有直接帮助,尤其在制裁压力下。普京的选择强调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炫耀。即使猛攻红军城这样的要地,也服务于整体目标:稳固缓冲,增强谈判地位。到2025年中期,俄罗斯控制顿巴斯88%的土地,这让乌克兰面临艰难抉择。

西方援助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局面,俄罗斯从中获益。但这种战术也暴露弱点,俄军伤亡高企,国内压力渐增。冲突的本质是地缘利益角逐,领土得失决定未来格局。+更多 2俄罗斯的路径虽有效,却非无懈可击,取决于外部变量。

展望后续,俄罗斯可能继续在乌东施压,寻求更多领土以强化立场。乌克兰则需依赖盟友,争取反转。但基辅始终未再面临直接威胁,这说明俄罗斯优先实际收益。冲突已进入消耗阶段,谈判前景虽现,但分歧巨大。俄罗斯的领土野心与乌克兰的主权坚持,将决定结局。

俄罗斯为何宁愿绕过基辅,转攻乌东乌南?这背后的地缘逻辑,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讨论这场冲突的走向。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红梅初来护

红梅初来护

国际军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