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主力终于暴露出来了,俄军摩步第132旅孤军深入,强行突击15公里,要一举包围红军城,虽然最终失败,却也暴露了一个事情。 红军城在顿涅茨克地区,地形复杂,控制着通往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的要道,谁拿下它谁就占了大优势。 俄军这次行动目标很明确:快速穿插,切断乌军的补给线,围住红军城,逼乌军要么撤要么投降。 他们从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发起进攻,沿着T-0514公路往北猛冲,最远突进了15公里。 这速度和胆量确实让人意外,但也暴露了俄军的一些老问题。 俄军这支部队选择小规模快速突袭,避开正面硬碰硬,想靠突然性打乱乌军节奏。 可深入15公里,远离主力,补给线拉得太长,侧翼又没保护好,等于把自己送进了乌军的反击圈。 乌军在红军城附近早有准备,驻守着像第5突击旅这样的精锐部队,配了无人机和反坦克武器,防御体系相当扎实。 他们迅速组织反击,从沃尔诺夫卡和沙克霍夫方向夹击,把俄军突袭部队困在了半路。 这场战斗里,乌军的反应速度很亮眼,他们不仅守住了关键阵地,还用无人机和炮火精准打 及俄军的补给线和指挥点。乌军通过切断俄军前锋和后方的联系,直接让突袭部队成了孤军。 据乌克兰“第聂伯”部队群的观察员说,乌军靠着高效的指挥和无人机侦察,硬是把俄军的势头给压了下去。 这也从侧面说明,乌军在红军城一带放了重兵,预备队和后勤保障都不弱。 俄军这次为什么没打成?首先是后勤跟不上,深入15公里,补给线脆弱,装甲支援和空中掩护又不足,乌军的无人机一波接一波地打,俄军补给车队和指挥节点损失惨重。 红军城地形复杂,运河和森林都是天然屏障,乌军在运河沿线布了防御点,俄军想强渡时被死死挡住。 俄军内部协调也不够,第132旅和第114旅在多罗日涅一带配合得不好,前锋突太快,后方没跟上,乌军抓着这个空子打侧翼反击,俄军只能撤。 这场突袭虽然没成功,却让乌军的主力暴露了不少,红军城作为乌军防线的枢纽,驻扎的部队战斗力强,指挥效率高,靠着无人机和电子战装备,能快速应对突发进攻。 但俄军的这次行动也提醒乌军,他们的对手还是有能力搞突然袭击的,乌军得继续加强侦察和反渗透能力。 第132旅的胆子够大,但后勤和协调的短板太明显。 未来他们可能得靠无人机和远程火力先削弱乌军防线,而不是光指望地面部队硬冲。 现代战争里,信息和技术越来越关键,乌军这次靠无人机和电子战占了上风,俄军虽然也在搞无人机部队,但在这块战场上用得还不够熟练。以后两边在这方面的较量肯定会更激烈。 红军城这地方,注定是俄乌拉锯战的焦点,俄军这次没围住,但逼出了乌军的底牌,也算有点收获。 乌军守住了阵地,但也得防着俄军卷土重来,战场上瞬息万变,红军城的下一战会怎么打。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中华网
库尔斯克6万大军防不住乌军渗透?俄军防线咋成了“筛子”?2025年8月23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