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天,《时事新报》的特派记者在上海港口采访“礼送”战俘工作,发现不少日本人在岸上还表现的低声下气毕恭毕敬,当上了船离岸时马上换了副嘴脸,竟然对着中国高喊,“我们要回来的,你们等着吧!”
1945年11月17日,第一艘载有数千名侨民和数百名日本伤兵的遣送船由天津塘沽港开出,揭开了中国战区遣送日本俘侨的序幕。随后,青岛、上海、广州等地的遣送工作陆续展开。
预计需要十年才能将日本人全部送回日本,但经过国府抽调全国运力紧张运送,到1946年底,中国境内的近四百余万的日俘、日侨竟然用一年时间就“礼送”完毕。
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在《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中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抗战胜利伊始,举国满目疮痍,更是百废待举,对于遣返数百万日俘日侨无论陆运、水运、空运,以及其他补给行政支援等等,都是极大的负担,可是我们仍然排除万难,迅速安全地把他们遣送回国。
抗战后,中国对日本战俘与侨民的大遣返,成为东亚历史上的一道奇特风景。据日本方面估计,在当时海上交通均已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只靠日本的力量把数以百万计的海外侨民全部撤回至少要用十年的时间。
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把所有的日本在华俘侨全部遣送回国,且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人为事故。这一点,不仅为当时的国际舆论所称赞,就连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总部部长冈村宁次也承认,中国人是友好的,没有采取歧视与报复。
作为战败国的俘虏与侨民可以携带衣服、被褥、粮食、现金回国,途中还受到医疗、饮食供应上的照顾,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日官兵与侨民可以携带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双皮靴、三条短裤、三件衬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军官还可以携带1000元,士兵可以携带200元,每个侨民携带1000元,作为回国时的安家费。
据估计,三个月内将国府为日本俘侨提供的粮食多达1282万余大包,如果按当时每包8000元计算,国服共需款1025.6亿元,有在战争接近尾声才派遣来中国的日本人,曾在回忆录里声称,去中国前一无所有,到中国竟然像出去旅游观光一样,回到日本安然无恙,还拿回好多纪念品。
当时担任日本海外撤侨对策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及撤侨援护院参与的大久保传藏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南洋各地,当时由苏军占领的中国东北以及韩国遣返的军民几乎全是赤裸裸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带,相反,由中国大陆归来的,则不管是粮食、衣物,都带有足以暂时维持生活的行李回来
自近代以来,日本对华侵略有增无减,先是甲午战争、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长城事变,一直到“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对华侵略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日本在二战中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如果换成1937年的美元计算,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日本侵略的战火,遍及到中国22个省区,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中国却以德报怨
1907年海牙国际公约规定,交战国可以利用战俘劳动力,根据其能力进行生产恢复。作为战胜国,中国羁留日本战俘修复被其破坏了的工厂、桥梁、道路并不为过。国政的做法使包括日本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感到意外。
中国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政策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奠定了日本战后复兴的基础。日本海外撤侨对策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大久保传藏认为,这不但带给战败的日本一线光明,并且从深渊中拯救了破碎的日本,是使日本从虚脱与混乱中站起来的最大力量。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且在战争中蒙受重大损失的中国,却对战败国与战争的发动国日本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宽大政策,中国以宽厚大度的姿态,以所谓的人道主义精神,不带歧视和报复,将214万日本战俘与百万侨民遣返回国,这些人力资源是日本战后快速复兴的重要原因。
然而,日本人从未感恩中国!!!日本人畏威而不怀德,他们只认一个爹,那就是曾经核爆蹂躏日本的美国,而曾经以德报怨宽厚大度的中国换来了什么呢,是亲者痛,仇者快,是放虎归山,是后患无穷,是他们从来没有后悔侵略,是他们从来没有害怕我们。
从中国被礼送回日本的侵华日军战俘,精神饱满毫发无伤的踏上日本的土地,迎接他们的是温柔贤惠的妻子,听话乖巧的儿子,以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而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