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州,男子回家发现家里突然装上了光伏板,而安装的人告诉男子合同是他父亲签的,

史面的楚歌 2025-08-21 07:21:36

河南孟州,男子回家发现家里突然装上了光伏板,而安装的人告诉男子合同是他父亲签的,而且一签就是25年!男子:“我爸70多岁,我妈常年瘫痪在床。怎么签的25年的合同?而且甲方出租人是业务员的名字,业务员和他们公司签的合同,却把我们家的房子给租出去了,这也太离谱了!” 来源:都市报道 过年期间江苏一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农村老家,眼前的一幕让他难以置信,自家长期空置的瓦房屋顶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大片深蓝色的光伏板。 更让人惊讶的是,紧挨着他家、他七十多岁独居大伯家的屋顶上,也被安装了同样的光伏设备。两家的房子,仿佛被强行为之戴上了突兀的“墨镜”。 事后调查得知,这是当地的光伏公司业务员与村里某个人员“合作”所为。 他们找到老人,以“能挣钱”为由劝说安装。老人年事已高,并不清楚具体细节,也没有能力独立签订合同。 于是那位村里人员,自称是业务员的朋友,代替老人签了安装合同,并在两家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整个过程,作为真正房主之一的年轻人及其家人,完全不知情。 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为了固定光伏板架,直接将钉子打穿屋顶原有的瓦片,有些甚至钉进了支撑的木头结构里。 年轻人发现后非常愤怒,要求光伏公司立即拆除。由于合同缺乏房产合法所有人的有效签字,安装本身不合法,光伏公司最终拆除了设备。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拆掉光伏板和支架后,留下的是遍布钉孔、千疮百孔的屋顶。原本覆盖的瓦片许多已碎裂失效。 不久后赶上一场雨,屋顶四处漏水,屋内顿时成了“水帘洞”。想要修复屋顶和索赔经济损失,年轻人却找不到明确的责任承担方。 交涉中光伏公司推诿责任,那位代为签字的村里人也无法承担后果。寻求赔偿,似乎只剩下打官司这一条路,而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无奈之下,只得先自费找人修缮摇摇欲坠的屋顶,以免房屋彻底垮塌。大伯作为老住户,独自守着问题重重的房子,更是增添了隐患。 这种事情并非个例。在湖北某地,一户人家屋顶被装上光伏后,遭遇冰雹灾害。冰雹砸在光伏板上无恙,但掉落的冰雹和震落的瓦片却令屋顶受损严重。 当农户向光伏公司寻求理赔时,被告知这属于“天灾”,不在他们的责任范围内。 有被走访的村民提到,一些不规范的推广人员上门推销光伏时,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误导。有的以“免费装”、“赚大钱”吸引人,却在老人看不懂的空白合同上诱使其按手印,实际签下长达25年的协议。 等到农户发现问题想解除合同时,高昂的违约金令人望而却步,数额甚至远超设备本身价值,合同成了事实上的“卖身契”。 一位在城里送外卖的小伙子过年回老家,发现自家无人居住的老房子也被装上了光伏板。检查设备后发现,非但没见发电,反而因为安装导致房屋结构被破坏,给老鼠创造了“阳光房”一样的栖息地。 有合同细项注明,尽管安装时声称设备价值5万元,但若中途拆除,农户需支付高达8万元的所谓“设备折旧费”,其性质更甚于高利贷。表面打着“共享收益”的合作幌子,背后可能是设计好的陷阱。 维权之路异常艰难。南通的冒阿姨家遇到光伏板在夜间发生起火事故。与公司交涉时,对方竟以“晚上不发电,怎么可能着火”为借口,百般推脱。 在当地记者介入曝光压力下,公司态度才有所缓和。有些农户集体诉讼光伏公司,却发现合同中预先约定的争议解决地点是远在杭州的仲裁机构。 算下来,来回奔波的路费、住宿成本可能就超过了能争取到的赔偿数额,维权的实际成本令人却步。 所谓的“躺着赚钱”,最终可能变成“跪着求饶”。屋顶瓦片因安装或拆解损坏无人负责;即使法律途径胜诉,后续执行追偿困难重重;最后往往是农户自己掏钱修补漏雨的房顶。此类问题频发,导致不少农民质疑光伏合作项目的可靠性。 面对这些情况,重庆地区的一些成功做法或许值得参考:安装光伏前,务必邀请村干部作为第三方见证签约过程;确保合同条文由具备文化知识的人,清晰地朗读给签约人特别是老人听明白。 要求复印合同文本留存,并用手机录音保存重要的口头承诺;最关键的是仔细审阅违约责任、设备归属、维修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条款等关键内容。 农村的老宅是祖祖辈辈安身立命的根基。房主需注意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特别是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应时常关注老家房屋状况。 当面对声称“免费”或“高收益”的屋顶光伏安装邀约时,务必提高警惕,保持清醒认识。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