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医生:排便出现这4种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很多人觉得排便问题无非是吃坏了肚子,或者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小毛病”。一旦腹泻,就归咎于“昨天喝凉水了”;便秘,就安慰自己“可能蔬菜吃少了”;至于便血,十有八九被当作“痔疮老毛病”。就是在这样的轻视和拖延中,肠癌常常被“养”出来。 医学调查发现,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特殊表现,很多患者直到症状明显时才去医院检查,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其实,如果能在异常初期就警惕并及时做检查,治愈率是相当高的。 那么,哪些信号值得我们格外注意?医生提醒,排便出现这4种异常情况时,最好不要再拖。 第一,大便形状突然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粪便多是成形的圆条状。如果近期大便逐渐变细,甚至像铅笔一样细长,或者表面带有沟槽痕迹,就要警惕。因为肠腔内如果长了肿块,会让通过的粪便被挤压变形。尤其是直肠或乙状结肠部位长肿瘤,更容易造成这种情况。如果这种变化持续出现,而不是偶尔一次,就必须去查一查。 第二,便血类型异常。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便血,就一定是痔疮,其实不然。痔疮出血通常是鲜红色、量不大,大多发生在排便末尾。而肠癌出血往往夹杂在粪便中,有时呈暗红色或带有黏液。更典型的是,大便后总觉得没有排干净,哪怕频繁跑厕所,仍有“没排尽”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里急后重”。这种情况千万别拖,一拖可能就延误了发现病变的时机。 第三,排便习惯和频率突然紊乱。以前一直很规律,每天一次或者两天一次,但突然变得一天跑三四次厕所,或者一周甚至更久才解一次,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都是危险信号。尤其是排便次数增多,却总觉得排不干净,伴随腹部不适,就需要尽快检查。长期慢性肠炎也会有类似情况,但医生通常会通过肠镜等手段来鉴别。 第四,腹部反应伴随排便异常。如果排便时经常伴随腹胀、隐痛,或者总是有肠鸣声,甚至大便后觉得还有残留感,说明肠道可能存在病变。很多早期患者就是从这些模糊不清的肠胃不适开始的,结果忍着忍着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以上四个异常,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大多无需担心。但如果反复出现,特别是持续三个月以上,就绝不能掉以轻心。肠镜检查虽然让人害怕,但实际上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筛查手段。现代医疗技术也让检查过程相对舒适,完全可以忍受。 之所以说肠癌是“拖出来的”,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心态上总想“再等等”。便秘怪饮食,腹泻怪天气,出血当痔疮,迟迟不去医院,等到不得不面对时,病情往往已经恶化。相比之下,早期通过肠镜切除小小的息肉,几乎就是一次小手术,恢复快,风险小,治愈率高。 除了留意排便异常,生活中还应做到几个方面:饮食多样,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少吃高脂肪、高油炸和过度加工的食物;规律作息,保持体重稳定;戒烟限酒,减少肠道负担。尤其是有家族肠癌史的人,更要定期筛查,不要等症状明显才检查。 肠癌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它的发生往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肠息肉到腺瘤,再到癌变。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如果能在息肉阶段就发现并切除,根本不会发展成癌症。正因为这样,医生才反复强调“早筛查、早发现”。 最后要说的是,很多人担心检查结果不理想,害怕面对现实,于是选择逃避。但实际上,真正可怕的不是检查出问题,而是拖到最后无法挽回。身体的小提示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认真对待,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方式。
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医生:排便出现这4种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很多人觉得排便问题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8-20 18:20:00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