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国民党高级将领范石生救了南昌起义仅剩的八百人,朱老总晚年仍对这位老友

底层史观吖 2025-08-20 09:20:40

1927年,国民党高级将领范石生救了南昌起义仅剩的八百人,朱老总晚年仍对这位老友念念不忘。

那年深冬,在湘粤赣交界当时朱德带着八百多个兵,破草鞋陷在泥里拔不出来,单衣裹不住打颤的身子骨。

子弹袋瘪得能数清颗粒,伤员伤口溃烂的臭味混着血腥飘出三里地。

这支南昌起义的残军,像盏油尽的灯,眼看就要灭在崇义的山坳里。

但就是在山坳里捡来的半张报纸,让朱德盯住“范石生”三个字。

十六军?军部在郴州?

这也让他顿时燃起了一丝的希望。

这范石生是他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同学,当年一起扛过枪、流过血,交情不是一般的深。

此时他攥着炭笔的手裂着血口子,写歪的字却透着急切:,泉兄,弟部饥寒交迫,望施援手!

之后信使韦伯萃揣着这纸救命书,消失在风雪中。

此时云南讲武堂的往事浮上来。

1909年两个愣头青拜了把子,护国战争时范石生替朱总挡过流弹,酒酣耳热拍过胸脯,“将来谁落难,另一个拼死相帮!

可如今两人的身份不一样朱总是共产党残部首领,而范石生是国民党堂堂上将。

所以很多人都不报啥希望。

窑洞里陈毅直摇头,老蒋正悬赏二十万大洋要你脑袋,他敢伸手?

然而就在半月后回信到了,约在汝城见面。

当时朱总踩着冰碴子进城,却见城门口站着披将校呢大衣的范石生,冻红的脸上堆着笑,“玉阶兄,等你好久!

两双手一握,此时十六车物资已候在城外,十万发子弹黄澄澄铺满车板,两千套棉衣捆得像小山,机枪配足千发弹,军官二十块、士兵五块现洋叮当响。

十六军的军需处长唐凤翥在旁边看着,他跟身边人说,咱军长平时抠得很,一枪一弹都锁得严实,这回对朱总这老同学,真是掏家底了。

之后的协议写在烟盒纸上。一、你部改称140团。二、你化名王楷当团长。三、要走随时走!

之后范石生把纸条塞进朱德口袋,低声补了句,告密的天天有,我只当耳旁风。

之后换上国民党军装的红军,在十六军地盘闹翻了天。

朱总带兵冲进清水塘打土豪,二十多个劣绅捆了游街。

而陈毅猫在军部密室成立“十六军军委”,连范石生的参谋长都成了联络员。

然而最扎眼的是秋收起义残部张子清、伍中豪,大摇大摆领了141团番号,领饷时还多要了十箱手榴弹。

更难得的是,范石生不光给东西,还敢硬扛上面的压力。

当时广州行营的斥责电报雪片般飞来,范石生揉成团扔火盆,就说我下乡剿匪去了!

之后老蒋的耳目告到南京,16军藏着共产党的心!

他眼皮不抬,让他们查,查得出算我输!

1928年正月刚过,密电还是来了,即刻解除他们武装,逮捕解京!

范石生拿着电报,表面上跟送信的人打哈哈,哪有什么共产党人?

真有的话,我早处理了。

之后扭头范石生踹开房门,把电报纸拍在朱德面前。

油灯噼啪跳着,他忽然抽出一摞银元票吗,五万现洋,十箱子弹,现在就走。

又递过张假路条,盖着我的印,关卡没人拦!

大雨泼天那夜,十六军官兵目送“叛军”开拔。

几个军官急得跺脚,放两枪装装样子?

范石生一挥手,枪口抬高三尺!

回头给南京发电,朱部叛变,职因病赴穗疗养。

朱总攥着路条走进雨幕,背后是范石生最后的嘱咐,遇着难处,十六军番号永远是你的退路!

带着范石生的家底,朱德部半月后席卷湘南。

打许克祥缴获的迫击炮,轰开了井冈山会师的路。

棉衣裹着的红军种子,长成燎原大火。

而范石生因“剿匪不力”被削去兵权。

在1932年黯然回到昆明挂牌行医,穷人来瞧病连诊金都不收。

1939年春天,范石生出诊路上突遭枪击。

临终前他望着北方喃喃,玉阶兄该到陕北了吧延安窑洞里。

听到这个消息朱德砸了茶缸,周恩来红着眼圈下令,云南地下党,必须护好范家老小!

当井冈山的杜鹃开遍山野时,朱德总爱摸出一枚磨光的银元,这是范石生当年塞的“路费”。

青天白日旗下藏红星,上将军服裹着赤子心。

这位冒死送出十万子弹的国民党将领,早把孙中山“天下为公”的信念,化作了润泽星火的无声春雨。

当老蒋用屠刀切割革命血脉时,范石生以袍泽之义织就暗网,护住八百里山林间跳跃的火种。

他赠的不是枪弹银元,是历史转折点上最珍贵的变量,时间。

别看范石生披着国民党的衣服但是他正的发邪。

当初要是没有他,现在指不定会怎样,他是个英雄,也是青天白日旗下藏红星,向他致敬!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