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汽油危机:优惠券时代的黑色幽默 近期,由于乌军大面积且多次攻击俄罗斯基础炼油设施,俄罗斯已停止在外贝加尔地区和被占领的克里米亚地区供应95号汽油。现在这种汽油只能凭优惠券购买。俄罗斯联邦的汽油出口至少已暂停至九月底。 这年头,连加个油都得靠“票”了。俄罗斯老百姓恐怕没想到,21世纪的他们居然重温了苏联时代的“配给制”魔幻剧情。加油站前排起的长龙,手里攥着的不是钞票,而是一张张轻飘飘的优惠券——这场景,荒诞得像是契诃夫小说里的讽刺桥段。 战争这把双刃剑,终究割伤了自己。乌克兰无人机精准打击俄炼油设施,直接掐断了俄罗斯的“工业血液”。数据显示,仅3月以来,俄境内12座大型炼油厂遭袭,产能暴跌30%。出口暂停?国内限购?不过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 克里姆林宫嘴上说着“一切可控”,现实却啪啪打脸。外贝加尔边疆区的牧民发现,拖拉机彻底趴窝了;克里米亚的游客抱怨,租来的汽车成了摆设。当95号汽油变成“战略物资”,普通人生活的裂缝里,早已渗进战争的汽油味。 更狠的在后头。俄罗斯汽油出口量占全球市场5%,如今突然断供,国际油价应声上涨。欧洲加油站标牌上的数字每天跳得比股票还刺激,美国司机骂骂咧咧掏出更多美金——这场能源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讽刺的是,俄罗斯人正为“特别军事行动”支付双重代价。前线消耗天量燃油,后方连买菜车都喂不饱。有莫斯科市民苦笑:“现在加满油箱的钱,够买三公斤牛肉。”当战争反噬民生,爱国主义的激情还能燃烧多久? 观察人士注意到,俄政府正悄悄启动“汽油外交”。优先保障白俄罗斯、叙利亚等盟友供应,国内百姓?请自觉排队。这种“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做派,像极了沙皇时代的面包分配政策——历史果然是个循环的冷笑话。 乌克兰的战术很明确:不打坦克打油罐。现代战争早就不拼刺刀,切断后勤链才是杀人诛心。俄军坦克或许还能抢修,但炼油厂熊熊燃烧的火焰,烧掉的可是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 眼下俄罗斯的加油站,活脱脱成了社会显微镜。拿着军官证的人插队加塞,普通市民敢怒不敢言;黑市汽油价格翻了三倍,警察收钱收得手软。当资源短缺遇上权力寻租,腐败的霉菌总是长得最快。 九月底恢复出口?怕是过于乐观了。炼油设备不是乐高积木,炸毁的催化裂化装置需要西方技术维修——而这些技术,正躺在制裁名单上睡大觉。俄罗斯的能源霸权梦,终究败给了自己的傲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了8月18日,俄方任命的赫尔松行政长官萨利多的一则声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