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媒体炒作了数月的“双普会”,最终像一场潦草的哑剧。两个半小时的会谈连工作餐都没安排,普京临走前参观苏联飞行员墓地的举动,倒比会谈本身更有叙事张力——毕竟墓碑不会反驳,而外交辞令永远在打太极。 克里姆林宫和华盛顿的公关团队早把预期管理玩成了行为艺术。一边是普京出发前高调展示“萨尔马特”导弹试射视频,另一边是白宫发言人提前泼冷水“别指望突破性成果”。这场会谈本质上成了大型真人秀,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谈了什么,而是双方刻意不谈什么。能源交易?乌克兰红线?北约东扩?所有敏感议题都成了房间里的大象,两国记者团举着长枪短炮,拍到的不过是领导人握手时多停留的0.5秒。 普京专程绕道雷巴尔科沃公墓绝非偶然。这里埋葬着1941年牺牲的苏联飞行员,当年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德军轰炸。在俄乌冲突僵持的当下,这个动作比任何新闻发布会都直白——克宫在用历史悲情对冲西方制裁的道德压力。可惜这套叙事在华盛顿早已失效,拜登团队更关心中期选举的汽油价格,而非七十年前的战争记忆。 两个核大国把谈判桌变成角力场时,最怕的不是谈崩,而是连崩的筹码都懒得摆上台面。俄方声明强调“美方未考虑俄安全诉求”,美方通稿则突出“对乌承诺坚定不移”,这种各说各话的套路,比当年美苏冷战时的热线沟通还要倒退。更讽刺的是,当两国元首在镜头前表演“建设性对话”时,俄军正在顿巴斯发动新一轮炮击,美军则往波兰增派了F-35中队。 或许这场会谈唯一的价值,就是证明21世纪的大国外交已经异化成行为艺术。当双方连假装谈合作的耐心都没有时,雷巴尔科沃那些沉默的墓碑反而成了最诚实的见证者——历史从不重复,但押韵的格律越来越明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只用了2个半小时,就把川普的“鸿门宴”轻松化解,普京的手段,给全球上了一课
【51评论】【2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