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竟然出现“第二个钱学森”!为了阻止他回国,美国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印度甚至厚着脸皮,要求他公开核心机密...... 这人叫潘锦功。美国为了拦他回国,又是许高薪,又是扣他的研究资料。印度更直接,跑来要他公开核心技术,想空手套白狼。这一切,都因为他手里攥着项能改变能源格局的技术 — 发电玻璃。 现在全球能源局势有多紧张?看看各国的动作就知道。为了抢石油,中东那边常年不太平。欧洲国家为了天然气,跟俄罗斯谈判时总要看对方脸色。传统能源越用越少,大家都在拼新能源技术。谁能在新能源上领先,谁就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 中国在光伏、风电领域已经有了不少突破,但还是有短板。普通光伏板得占大块土地,还特别挑天气,阴天效率就降下来。风电更看地理位置,不是哪儿都能建。这些局限,让新能源很难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潘锦功搞出来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玻璃看着跟普通玻璃没两样,却能发电。它不用占专门的土地,直接装在大楼幕墙上、窗户上就行。不管晴天阴天,发电都很稳定。这技术一出来,就打破了新能源利用的很多限制。 有专家做过测算,如果全国的建筑都换上这种玻璃,一年发的电相当于 4 个三峡电站的总和。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赖会大大降低。在国际能源谈判中,中国能更有底气。 美国早就盯上了这项技术。潘锦功在美国读博时,研究的就是薄膜太阳能技术。他的实验数据一出来,美国能源部就特别关注。后来他决定回国,美国企业立刻开出优厚条件:年薪两百万美元,配最好的实验室,连他家人的移民问题都能解决。 潘锦功没答应。这下美国急了,直接扣下他的行李,说里面有 “敏感技术资料”。他记录研究参数的笔记本被复印了个遍,最后只还给他空本子。不光这样,美国还卡住了核心原料的供应。碲化镉靶材是生产发电玻璃的关键,全球就美国两家公司能生产,他们直接宣布对中国断供,想逼着潘锦功交出技术。 印度也闻风而来。当时印度正在推进农村电气化,可普通光伏板太贵,财政扛不住。听说潘锦功的技术后,印度派代表团来谈合作。他们说可以开放市场,但条件是潘锦功必须公开碲化镉薄膜的配比。 这配比是核心机密,是花了上亿元、试了上千次才研究出来的,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金贵。潘锦功当场拒绝,说技术可以合作,但核心机密不能给。 回国后,潘锦功的路走得很难。2011 年,他在深圳租了个旧厂房当实验室。夏天没空调,他就抱着冰块守在设备旁。最开始,连国产的碲原料纯度都不够,他们只能自己搞提纯,把纯度从 99.9% 提到 99.9999%。有一次设备出故障,高温玻璃溅出来,他伸手去挡,胳膊上留下了一道疤。 2017 年,第一条国产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在成都投产。当 1.92 米的超大玻璃从流水线出来时,车间里的人都哭了。这意味着我们彻底摆脱了对国外设备和原料的依赖。 现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幕墙上装着这种玻璃,一边当幕墙,一边发电。青海的光伏园区里,用这种玻璃铺成的 “阳光公路”,既能走车,又能给周边村子供电。 这技术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有了更多话语权。德国最大的建筑集团跑来,想用三条光伏生产线换技术授权。沙特的石油大亨带着现金来合作,要在沙漠里建全玻璃发电城。以前欧美在光伏领域总用专利卡我们,现在得看我们的技术标准。 潘锦功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张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上面标着 23 个国家的地标建筑,这些地方都装了中国的发电玻璃。另一张是钱学森回国的路线图。他常对团队说:“钱学森当年带回两弹技术,让中国站得住脚;我们守住这块玻璃,就是让中国走得更远。”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里,第一次把 “中国碲化镉技术” 列为影响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这背后,是一个科学家的坚守,更是中国在技术突围路上的又一次突破。 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难怪印度急着往中国跑!印方高层抖出的实情,连自家媒体都惊掉了下巴这一切还得从印
【8评论】【6点赞】
石凤祥
国家要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