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深秋,马步芳的独子马继援被宋美龄叫到重庆官邸。这位西北王公子刚跨过门槛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8-15 18:48:04

1945年深秋,马步芳的独子马继援被宋美龄叫到重庆官邸。这位西北王公子刚跨过门槛,就看见客厅里站着个穿月白旗袍的姑娘,鬓角别着玉兰花,一转身露出双会说话的眼睛。宋美龄笑着拉过两人:“继援,这位张训芳小姐是金陵女大的高材生,你们年轻人该多走动。“ 马步芳出生于1903年的甘肃临夏,回族家庭,从小投身军阀混战,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逐步控制青海。他早年跟随兄长马步青参与地方争斗,利用家族势力征收高额税收和强制征兵,维持军队运转。这些政策加重了当地民众负担,导致社会矛盾增多。他在抗日战争中与中央政府合作,提供兵力支持,但统治方式依赖铁腕,青海地区在他掌控下维持稳定却充满争议。马步芳的家族网络巩固了权力,他担任省主席期间,党政军事务一手把持,外人难以插手。 马继援作为马步芳的独子,1921年出生在临夏,从小在军营环境中长大。他16岁就被任命为上校,20岁升为少将,显示家族在军中的影响力。1936年,他进入黄埔军校军训班第五期学习,接受军事训练,次年毕业后返回西北担任军官。在父亲辖区内,他参与多项军事行动,积累经验。1944年,马继援赴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进修,进一步提升地位。那时他二十多岁,正值年轻有为阶段,西北背景让他在国民党圈内引人注意。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妻子,在国民党高层中处理社交事务,她常组织私人会晤,推动政治联姻。在重庆期间,她利用官邸安排年轻军官相识活动,旨在加强国民党与地方势力的联系。张训芳出身南方书香门第,在金陵女子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学习文学和历史,还掌握外语。她作为汉族女性,在民国时期属于少数受过西式教育的群体,与西北军阀背景形成鲜明差异。她的家庭与国民党有些联系,这让她成为宋美龄眼中合适的人选。 重庆在1945年深秋抗战结束后的平静中,马继援接到宋美龄邀请,前往官邸。这次会面让他遇见张训芳,金陵女子大学的高材生。宋美龄安排两人认识,目的是拉近西北军阀与国民党高层的联系。张训芳的学识和气质与马继援的军官身份对比鲜明,这次相识成为他们关系的开端。两人背景差异大,一个来自西北军阀家庭,一个是南方知识女性,但这次安排让他们有了初步接触。 几个月后,马继援和张训芳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举行婚礼。张训芳自愿皈依伊斯兰教,并改名为张训芬,以适应马家习俗。婚礼现场宾客众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前来祝贺,但马步芳缺席。婚后,他们在西北度过短暂平静时期,处理军务和家事。张训芬融入马家生活,调整文化和信仰差异。 1949年兰州失守,马继援携带怀孕的张训芬乘飞机逃往台湾。抵达台北后,他们落脚在眷村,马继援脱下军装,从事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张训芬操持家务,将西北饮食习惯带到当地,教邻居腌菜和做饭。生活简朴,两人互相扶持,适应新环境。马继援在台湾被国民党安排进三军联合大学和国防研究院学习,但未获实权,仅得国防部中将参议虚衔。 后来,他们移居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逐步适应海外生活。马继援在当地从事普通工作,张训芬打理家庭。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马继援已90岁,从病床上听到消息,坚持捐出5000美元,指定标注“青海马家人”。这笔捐款虽不多,却显示他对故乡的挂念。他一生经历战乱和迁徙,却与张训芬始终相伴。 2012年,马继援在沙特逝世,享年91岁,临终前嘱咐儿子转告张训芬,下辈子要去找她。张训芬比他多活几年,晚年保持低调。两人从1945年相识,到几十年后离世,跨越地域和文化,撑过乱世。

0 阅读:0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