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志凯教授又上了印度的一家主流电视台的访谈节目。这次的话题,是美印关税问题。高教授这一次,硬生生把印度吹成了强大的国家! 最近高志凯教授又在印度电视台搞了个大新闻。这次他上的是印度最火的《新印度崛起》辩论节目,主题是美印关税战。按理说这种节目通常是火药味十足的,但高教授一开口,画风瞬间变了——他非但没跟印度主持人呛声,反而把印度夸得天花乱坠,听得对面那位叫阿纳布的主持人眼睛都亮了。 高教授一上来就给印度戴高帽:"14亿人口的大国,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年轻劳动力储备世界第一,这是什么概念?"他故意顿了顿,"这简直是未来世界的超级引擎啊!"接着话锋一转,"可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比如美国。他们总觉得印度应该乖乖听话,买他们的高价石油,开放农业市场,不然就加征50%的关税。"这时候阿纳布已经听得直点头,毕竟印度最近确实因为进口俄罗斯石油被美国狠敲竹杠。 但高教授可不是单纯来唱赞歌的。他突然压低声音:"知道美国为啥这么紧张吗?因为他们根本不想看到印度真正独立。"这句话直接戳中印度人的敏感神经——毕竟莫迪政府天天喊"战略自主",结果美国说翻脸就翻脸。 高教授继续加码:"当年中国被美国制裁时,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得跪,结果呢?我们反而成了全球最大贸易国。印度现在的情况跟当年的中国多像啊!" 说到这儿,阿纳布的眼神明显不一样了。这位以犀利著称的主持人,此刻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高教授趁热打铁:"你们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全球顶尖的IT人才,还有'在印度制造'的雄心,干嘛要对美国低眉顺眼?"他甚至搬出中国经验,"我们当年搞稀土管制,美国军工厂都差点停工。印度完全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比如限制关键矿产出口,让美国尝尝被卡脖子的滋味。" 这时候主持人可能有点懵:"可我们跟中国不一样啊,美国对我们加征关税,我们能扛得住吗?"高教授立刻甩出数据:"印度对美贸易顺差458亿美元,美国从印度进口的智能手机一年增长90%。"他敲了敲桌子,"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比你们更离不开对方。"这句话让阿纳布眼睛一亮,毕竟印度媒体最近总在渲染"美国不可战胜",突然听到这种分析,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高教授的大招还在后头。他突然转向镜头:"知道美国最怕什么吗?怕你们真的团结起来。"他压低声音,"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列强就是靠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现在美国又想故伎重演,逼着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其实是想削弱你们的战略自主。"这时候阿纳布已经完全被带入节奏,甚至主动接过话茬:"所以我们应该像中国一样,坚持自己的立场?"高教授立刻点头:"没错!中国行,印度更行!" 节目最后,阿纳布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兴奋。他甚至当场宣布:"印度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关税威胁,我们要像中国一样,用实力说话!"台下观众瞬间掌声雷动。 高教授这波操作,简直是现代版的"舌战群儒"——表面上是夸印度,实则是在给美国埋雷。毕竟印度一旦铁了心跟美国硬刚,最头疼的肯定是白宫那帮人。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高教授的"捧杀"策略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印度现在正处于战略迷茫期:一方面想融入西方对抗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想失去俄罗斯这个传统盟友。 高教授这一番话,看似在鼓励印度对抗美国,实则是在把印度往中俄的阵营里推。毕竟在美印关税战白热化的当下,任何削弱美国影响力的动作,都是对中国有利的。 最有意思的是,节目播出后印度社交媒体上突然冒出个热词:"中印抗美同盟"。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高教授的话确实戳中了印度人的痛点。毕竟谁不想当大国呢?尤其是当有人告诉你,你已经具备了当大国的所有条件,只是缺一点勇气时,这种诱惑简直难以抗拒。 当然,高教授的"拱火"也不是没有风险。印度国内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万一真的头脑发热跟美国硬刚,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高教授的高明之处——他利用印度的自尊心,把原本可能针对中国的矛盾,巧妙地转移到了美国身上。这种"借力打力"的功夫,连当年的纵横家都得佩服。 节目结束时,阿纳布握着高教授的手说:"您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的潜力。"高教授笑而不语,心里大概在想:潜力是真的,但能不能变成实力,就得看你们自己了。
愚蠢的印度,抢着要做出头鸟!据印度《NDTV》报道,印度防长辛格近
【2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