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正式官宣了! 发言人朱凤莲说,“福建和金门之间的通电、通气、通桥工程,前期技术准备已经基本完成!这意味着,很快金门老百姓就能用上大陆输送的电、天然气,还能开车或坐车通过大桥直接到厦门。” 从地理位置看,金门与福建厦门仅一水之隔,最近距离不到10公里,但长期以来受两岸政治关系影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直未能实现。以能源供应为例,金门过去依赖台湾本岛通过海运或空运输送电力和天然气,不仅成本高昂,且稳定性不足。 例如金门的电力供应长期由台湾通过海底电缆输送,但受海况和设备老化影响,停电事故时有发生。而大陆的电力系统规模庞大、技术成熟,福建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此次通电工程完成后,金门将直接接入大陆电网,电价预计可降低30%以上,彻底解决能源供应的后顾之忧。 通气工程同样意义重大。目前金门的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台湾本岛的液化天然气船运输,运输成本高且受天气影响大。福建具备成熟的LNG接收和储运能力,通过LNG罐箱供气模式,金门可实现类似新能源汽车换电池般的便捷供气。 这种模式不仅能大幅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提高供气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据测算,金门接入大陆天然气后,居民用气成本可下降40%,工商业用气成本降幅更大,这将直接提升金门的产业竞争力。 通桥工程则是三通中最受瞩目的部分。厦金大桥(厦门段)已于2024年正式开工,主线长约17.34公里,预留通往金门的接口,计划与翔安机场同步建成。 大桥建成后,金门到厦门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以内,彻底改变目前依赖海运和空运的局面。这不仅将极大便利两岸人员往来,还将推动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形成。 从民生角度看,三通工程将直接改善金门民众的生活质量。以供水为例,自2018年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以来,累计供水已超过4300万吨,占金门日常供水量的81.9%,水质合格率100%。 金门居民的用水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下陷和海水倒灌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通电通气工程实施后,这种改善将进一步扩大。 经济层面,三通工程将为金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厦金大桥的建设和能源成本的降低,金门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据金门旅游部门统计,“小三通”复航后,2025年春运期间经“小三通”往来的旅客达20.4万人次,同比增长45%。 大桥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吸引数百万大陆游客前往金门,带动当地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发展。此外,大陆的制造业企业也可利用金门的区位优势,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辐射台湾本岛和东南亚市场。 政治层面,三通工程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大陆对台胞福祉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诚意。正如金门县长陈福海所言,“三通工程不是政治工程,而是民生工程”。 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和经济合作,两岸同胞的感情将进一步加深,“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这与民进党当局长期推行的“台独”分裂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大陆政策的包容性和前瞻性。 然而,三通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台湾当局,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私利,长期对两岸交流设置障碍。例如2020年民进党当局以防疫为由关停“小三通”,导致金门经济遭受重创,直接损失超过60亿新台币。 尽管在金门民众和地方政府的强烈呼吁下,“小三通”于2023年部分复航,但仍对大陆籍人士赴金门交流设限。对于三通工程,民进党当局至今未明确表示支持,反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阻挠,其行径遭到金门民众和岛内有识之士的强烈谴责。 国际社会对三通工程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上。尽管美欧等国未直接表态,但金门与大陆的紧密联系客观上强化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实基础。 展望未来,三通工程的实施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随着厦金大桥的建成和能源网络的连通,厦金“同城生活圈”将成为现实,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将更加深入。 这不仅将为金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的范例。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所言,“我们和金门乡亲一样,热切期盼愿景早日变成现实”。这种期盼,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两岸关系光明未来的信心。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厦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设,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将推动两岸经济融合,也将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两岸统一:责任与选择的辩证探讨最近,台湾知名人士蔡正元与周锡玮就两岸统一问题展开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