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颗卫星砸进太空,到底想干什么?
几周内连发多批卫星,长征五号乙和长征十二号轮番上阵,直接把“国网”星座的进度条拉到肉眼可见的位置。
25吨运力的大火箭和12吨运力的商业箭,一个负责把卫星送得远,一个负责把卫星送得快,分工明确,效率拉满。
13,000颗卫星的目标不是数字游戏,是要把全球通信的空白区全部填满,尤其是海洋、航空、偏远山区这些传统网络够不着的地方。
民营公司用机器人合舱、模块化生产,把卫星从实验室搬进流水线,成本直接砍半。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这是要把太空基建做成像修高铁一样常态化。
下一步,卫星互联网一旦铺开,偏远地区的孩子能上网课,渔民能在海上刷视频,飞机上的乘客不用再忍受断网焦虑。
中国这波操作,直接把太空竞赛的赛道从“谁能上天”升级到“谁能把天变成自家后院”。
你觉得13,000颗卫星真的能让全球无死角上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