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

历史趣闻社 2025-08-15 09:44:40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脱掉手套冲洗双手,但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她已经被宣判了死刑…… 卡伦不是普通人。她1948年出生,是达特茅斯化学系首位女教授,也是研究重金属毒性的专家。她的事故发生在1996年8月14日,当时她在研究汞离子和DNA修复蛋白的相互作用,用二甲基汞校准核磁共振设备。事故后几周,她照常上课、带学生,没啥大问题。可到了11月,事情不对劲了。她开始觉得累,注意力涣散,走路磕磕碰碰,开车差点出事。同事发现她字迹潦草,讲话也含糊,起初还以为是神经疾病。 到了1997年1月,她的状况崩了。两个月瘦了7公斤,肚子疼得厉害。去医院一查,血汞含量高得离谱,是正常人的4000倍!头发检测显示,事故后17天汞含量飙到顶峰,虽然之后降了点,但毒素已经钻进大脑。医生确诊:重度汞中毒,没救了。他们试了螯合疗法,想把汞排出去,可二甲基汞太“黏”,死死附在神经组织上。血液汞降了,大脑却没辙。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走路晃悠,说不了话,2月就昏迷了。 昏迷时,她的丈夫莱昂·韦布和两个孩子守着她,看着这位活力四射的科学家变成靠机器呼吸的病人。医生说,汞毁了她的大脑,她连痛都感觉不下了。1997年6月8日,抗争近10个月后,卡伦去世,年仅48岁。这事太惨了,一个懂汞毒性的专家,竟栽在这上面。 事故后,科学界炸了锅。研究发现,二甲基汞15秒就能穿透乳胶手套,连丁腈、氯丁橡胶都不顶用。卡伦戴的手套根本挡不住。以前大家以为乳胶手套够安全,这下全傻眼了。安全规范赶紧改,规定操作这种毒物得用双层手套:内层氯丁橡胶,外层抗磨塑料,还得尽量少用二甲基汞。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查了达特茅斯,罚了9000美元,还要求加化学安全专员,强化培训。 卡伦的死不是白死的。她的病例进了安全教材,成了警钟。同事和学生搞了个“卡伦·韦特豪恩纪念奖”,表彰环境健康研究的年轻人。她的家人慢慢走出阴影,社区也一直怀念她。她的故事告诉大家,搞科研不是闹着玩的,一不留神就没命。 二甲基汞这东西为啥这么毒?它亲脂性强,能钻进细胞,专挑神经系统下手。卡伦中毒后,症状一步步恶化,跟教科书似的。她什么是科学界的教训?安全得抓紧,别小看实验室那点“小事”。卡伦用命换来的经验,救了多少人不好说,但肯定不少。 再说点接地气的。实验室里谁没干过蠢事?手套破了懒得换,试剂洒了擦擦就算。可卡伦的事提醒我们,这不是开玩笑。两滴液体,10个月,从健康到去世,太快了。科学探索牛逼,但安全得放第一,不然再牛的成果也没用。她48岁就没了,太可惜,但她的死推动了安全进步,挺值的。 她的遗愿是啥?研究二甲基汞的危害,别再死人。这实现了,可代价太大了。她的名字跟勇气和警醒绑一块儿,挺沉重,也挺有分量。科研路上,细节就是命,别不当回事。

0 阅读:0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