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刘武死后,窦太后悲痛欲绝,连饭都不肯吃,逢人便说:“是皇帝害了我儿子!”景帝只能是沉默,朝臣议论纷纷。一个王爷之死,为何搅动了大汉朝堂? 未央宫的长巷里,风刮过宫墙,卷起一片枯叶,打在巡逻侍卫的铠甲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窦太后的哭声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沉甸甸地压在整个宫廷的上空。宫女们轻手轻脚地往来于偏殿,送进去的膳食原封不动地被端出来,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可她的怨恨却如野草般疯长。 景帝坐在宣室殿里,手里的朱笔在竹简上悬着,半天落不下一个字。案几上的烛火跳动,映得他脸上的倦意更深。他想起小时候,弟弟刘武总爱跟在他身后,奶声奶气地叫着“哥哥”。
他们一起在御花园里放风筝,一起偷尝御膳房的点心,那些日子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如今,朝堂上暗流涌动,大臣们表面上缄口不言,可私底下却在交头接耳,揣测着皇帝的心思。 窦太后的侄子窦婴站在殿外,眉头紧锁。他知道,太后这一关不好过,可皇帝的难处他也明白。他想起当年景帝随口说出传位给刘武时,太后脸上那抑制不住的喜悦,那时的他就预感到会有今日的风波。
他走进殿内,对着景帝行了个大礼,轻声说:“陛下,太后那边,总得有个说法。”景帝苦笑一声:“说法?我能有什么说法?弟弟一心想夺皇位,我也只是在保这汉室江山。” 朝堂之上,丞相陶青站出来,清了清嗓子:“陛下,梁王已薨,当务之急是安抚太后,以全孝道。”御史大夫晁错却上前一步,目光犀利:“太后悲伤,臣等理解。可梁王生前僭越礼制,车马宫殿皆仿皇宫,其心可诛。如今他一死,倒也免去了不少麻烦。”这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有人小声议论着梁王的不是,也有人对晁错的直白表示不满。 景帝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死守梁都,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那时的他,对这个弟弟满心感激,可后来刘武觊觎皇位,一次次挑战他的底线,兄弟间的情谊也在权力的漩涡里渐渐消磨。 窦太后那边,传来消息说她要面见景帝。景帝不敢耽搁,匆匆赶去长乐宫。一进殿门,就看见窦太后形容枯槁地坐在榻上,见了他,眼中的怒火瞬间燃起:“你还来做什么?我就这么一个小儿子,你却容不下他!”
景帝扑通一声跪下:“母后,儿臣从未想过害弟弟,他若安守本分,朕又怎会……”窦太后打断他:“本分?在你眼里,皇位才是本分,你从小就被立为太子,享受着这天下至尊,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弟弟的感受?” 景帝沉默了,他想起刘武上次入朝,在宴会上那不甘的眼神,还有他暗中豢养死士、谋划夺位的种种迹象。他知道,窦太后是被亲情蒙蔽了双眼,可他身为皇帝,又怎能不顾及祖宗的江山社稷。 后来,景帝听从馆陶长公主的建议,将梁国一分为五,封刘武的五个儿子为王,五个女儿也都有了汤沐邑。消息传到长乐宫,窦太后的哭声终于小了些。她看着窗外的天空,喃喃自语:“武儿,你泉下有知,可别怪母后,也别怪你哥哥,这帝王家的事,太复杂了……” 这场因梁王之死引发的朝堂风波,终于渐渐平息。可景帝知道,他和窦太后之间的裂痕,怕是再也无法完全愈合了。那些曾经的兄弟情深、母子和睦,都在权力的争斗中变得面目全非。 在这风云变幻的大汉朝堂背后,是亲情与权力的残酷较量。窦太后对小儿子的偏爱,刘武对皇位的觊觎,景帝对江山的守护,都在这历史的舞台上交织碰撞,奏响了一曲悲哀的皇室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