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东老人私藏2支手枪被群众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不料,老人怒喊:“你们

娱圈段子手 2025-08-15 00:01:12

1996年,山东老人私藏2支手枪被群众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不料,老人怒喊:“你们谁也没有资格动它! 1996年,国家刚推行枪支管理法,各地都忙着收缴私藏的枪械,山东莱芜那边也不例外。莱芜市口镇北山阳村里,有个叫滕西远的老人,当时七十一岁,村里人知道他家里藏着两把手枪,有人觉得不公平,就匿名举报给了公安局。民警上门去收,可老人态度硬邦邦的,说谁都没权利碰他的枪,还从家里翻出一张1982年的持枪证,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202部队,盖着公章。民警一查,证件是真的,这事就复杂了。原来,这两把枪不是随便来的,一把是抗日时期上级发的,另一把是粟裕亲自送的奖励。滕西远这辈子,经历过抗日、解放战争,还上过朝鲜战场,立过三次一等功,五次负伤,枪对他来说不是武器,是荣誉的见证。民警了解情况后,没再强行收缴,老人继续保存着这些东西,直到后来政府还上门慰问他。 抗日战争后期,滕西远越打越猛,参加过多次反扫荡,负伤好几回,但从来不退缩。解放战争开始,他当上炮兵连长,1947年南麻战役,那是个山地攻坚战,我军十万对国民党二十四万,打了四个昼夜。他查哨时,发现山沟里藏着两百多国民党军,没直接开火,和哨兵两人分头埋伏,夜里扔手榴弹,大喊“包围了,缴枪不杀”,敌军以为中了大埋伏,不敢动弹,拖到主力赶来,全歼了他们。这招“空城计”用得巧妙,省了不少力气。事后,记一等功,粟裕在庆功会上夸他“孤胆英雄”,亲手送一把德式驳壳枪,这就是第二把枪。粟裕那时候是华中野战军司令,战功赫赫,能得他奖励,可不是小事儿。滕西远一生中,立过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部队对他特殊照顾,1982年发持枪证,让他合法保存这些纪念品。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滕西远又上朝鲜战场,从福建坐火车到丹东,换装入朝。那边条件苦,冬天零下四十度,吃的穿的都缺。他在马坪里作战,敌军坦克挡路,他一人扛炸药包,趁夜色爬过去,炸毁坦克,成了爆破英雄。又负伤一次,但咬牙坚持。整个军旅生涯十五年,他从十三岁干到二十八岁,退役后在地方工作,当过城建局干部。1996年枪支法实施,全国严打非法持枪,村里有人眼红他有枪,就举报了。民警上门,本以为简单任务,谁知老人拿出持枪证,还讲起这些故事。警方核实后,确认一切合法,没收不了。相反,这事儿传开,政府还觉得老人是功臣,上门慰问,帮他办无害化处理,确保枪支安全。滕西远晚年身体硬朗,九十六岁时还能讲当年事,穿军装,唱军歌,精神头十足。那些枪和匕首,他用红布包着,擦得锃亮,当宝贝。 滕西远这样的老兵,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太平日子。国家禁枪是为社会安全,可对这些特殊情况,也得人性化处理。老人不交枪,不是违法,是对历史的尊重。想想看,十五岁就敢刺杀鬼子,二十二岁玩空城计歼敌两百,朝鲜炸坦克,这些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自豪一辈子。村里举报的人,可能不懂这些,觉得大家交他不交不公,可换位想想,他付出的代价,哪是普通人比得了的。政府最后上门慰问,也体现了关怀老革命的传统。滕西远2021年还在世,九十六岁高龄,回忆起这些,眼睛里满是光彩。这样的老人,是活着的英雄,枪支对他来说,是勋章,不是隐患。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娱圈段子手

娱圈段子手

娱乐圈欢乐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