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上朝时,乾隆的弟弟弘昼,当众把军机大臣讷亲打得鼻青脸肿。乾隆在一旁看热闹,等

国际大碗说 2025-08-14 13:23:33

一次上朝时,乾隆的弟弟弘昼,当众把军机大臣讷亲打得鼻青脸肿。乾隆在一旁看热闹,等弘昼打够了,笑眯眯地说:“你看你,净胡闹!” 弘昼作为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亲弟弟,自小就以 “荒唐” 闻名。弘昼小就不爱读书,反而对声色犬马、奇技淫巧兴趣浓厚。 弘昼的 “荒唐事” 能编出一本笑话集。他最大的癖好是办丧事,不仅亲自设计自己的丧礼流程,还经常在王府里搭灵堂、摆祭品,让家人侍从披麻戴孝哭丧,自己则坐在灵堂中间吃祭品,边吃边哈哈大笑:“人哪有不死的?这不过是提前练练罢了!” 这位王爷还好赌成性。有一次跟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赌博,因为几两银子的输赢,竟在朝堂上跟对方吵得面红耳赤,连乾隆都看不下去了,当场训斥才作罢。但弘昼转头就忘,第二天依旧我行我素。 其实弘昼的荒唐背后藏着精明的生存智慧。在康熙晚年 “九子夺嫡” 的惨烈斗争中,雍正能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实属不易。作为雍正的儿子,弘昼亲眼目睹了手足相残的血腥,深知皇室宗亲的危险。 到了乾隆当皇帝,弘昼作为亲王若表现出半点野心,恐怕下场堪忧。于是 “自污名节” 成了最好的自保手段 , 一个沉迷玩乐、荒唐度日的弟弟,总比一个精明强干、广结党羽的弟弟让乾隆放心。 乾隆对这位弟弟始终恩宠有加,不仅赏赐了大量田宅财物,还让他掌管正白旗满洲都统等要职,甚至允许他在朝堂上 “言无忌讳”。 正是这种长期的纵容,为后来的朝堂殴斗埋下了伏笔。 被打的讷亲则是另一番光景,这位出身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子弟,父亲遏必隆是康熙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显赫的家世让讷亲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但他并未恃宠而骄,反而凭借过人的才干和严谨的作风赢得了雍正的赏识。 讷亲的性格特点是 “刚直”,甚至有些 “刻板”。他对下属要求极严,朝堂上谁要是犯了错,他从不留情面。 随着地位的巩固,讷亲逐渐成为乾隆朝初年的骨干人物。他先后兼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要职。 正是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重臣,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朝堂上,被皇帝的弟弟当众殴打。 乾隆五年(1740年)一天的朝会上,乾隆端坐在龙椅上,听取户部奏报财政收支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前几天户部核算各省赋税时,弘昼对其中一笔账目提出了异议,而负责具体核算的讷亲则坚持认为账目无误。两人在私下里已经争执过几次,互不相让。 没想到在今天的朝会上,弘昼旧事重提,当着乾隆和众大臣的面再次质疑账目问题。 讷亲当即反驳,认为弘昼不懂财务细节,是在无理取闹。 性格本就乖张的弘昼被当众顶撞,顿时火冒三丈,指着讷亲的鼻子骂道:“你不过是个奴才,也敢教训起本王来了?” 讷亲也是个倔脾气,当即回怼:“臣是朝廷命官,只知按律办事,不管王爷是谁!”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弘昼。只见他撸起袖子,几步冲到讷亲面前,不由分说就挥拳打了过去。讷亲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在朝堂之上猝不及防,又碍于对方是亲王身份不敢还手,只能被动挨打。 朝堂上顿时一片混乱。文武百官吓得面面相觑,有的想上前劝架又不敢,有的则吓得低下头假装没看见。 而龙椅上的乾隆皇帝,却既没有喝止,也没有发怒,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闹剧,嘴角甚至带着一丝微笑。 弘昼越打越起劲,从拳打脚踢到撕扯官服,把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军机大臣打得披头散发、鼻青脸肿。 直到讷亲被打得瘫坐在地上,弘昼才气喘吁吁地停下手来。 这时,乾隆才慢悠悠地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弘昼,你看你,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胡闹!还不快向讷大人赔个不是?” 弘昼撇撇嘴,极不情愿地嘟囔了一句:“谁让他顶撞本王。” 讷亲虽然受了委屈,却只能爬起来跪在地上,连称 “奴才不敢,是奴才有错在先”。 一场朝堂闹剧就这样在乾隆的 “和稀泥” 中不了了之。 乾隆看似纵容的态度背后,其实是对讷亲的一次敲打。讷亲当时权势日盛,难免有些刚愎自用。乾隆通过默许弘昼的行为,既让讷亲受了委屈,又没有直接斥责他,既维护了讷亲的面子,又让他明白 “君威难测” 的道理。 事实上,乾隆一直对讷亲的 “铁腕” 有所警惕,这次事件正好让讷亲收敛一下。 对弘昼而言,这次事件让他更加有恃无恐,荒唐行为变本加厉。他后来甚至在王府里设立 “公堂”,自己扮演法官审理案件,把王府搞得乌烟瘴气。而乾隆,始终对弘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弘昼直至在乾隆三十五年病死前,始终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对讷亲来说,就是另一番结局了。乾隆十三年,讷亲被任命为经略大臣,前往四川平定金川叛乱。 由于指挥失当,清军损兵折将,乾隆震怒之下下旨将讷亲革职查办。最终,讷亲被处斩,落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0 阅读:0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