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毒教材!”当家长们在孩子的课外读物里翻到那些刺眼的内容时,气得手都在抖。这本标注着“适合7-10岁儿童阅读”的绘本里,居然堂而皇之地写着“爸爸每天只会看手机,一点用都没有”,配图里的父亲形象更是被画得懒散又笨拙;转头另一页,却用温柔的笔触讲“遇到困难要向‘上帝’祈祷,祂会帮你解决一切”。 这可不是什么小众读物,而是某出版社推出的“儿童成长系列”中的一本,不少学校还把它列为推荐书目。有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妈妈发现后,特意翻了全书:里面但凡提到父亲,不是“忘带钥匙”就是“做不好饭”,通篇传递着“爸爸在家没用”的调调;而提到“信仰”时,却反复强调“神圣力量”比家人更可靠。这哪里是给孩子看的成长书,分明是在偷偷扭转孩子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认知。 家长们炸开了锅。有人翻出孩子的课本对比:“之前毒教材是插图难看,现在更过分,直接改价值观了?”一位爸爸气得直拍桌子:“我每天加班赚钱养家,在孩子眼里成了‘没用的人’?这书安的什么心?”更让人揪心的是,7到10岁的孩子正是形成家庭认知和世界观的关键期,天天看这种内容,难免会觉得“爸爸真的不重要”,甚至对传统家庭观念产生怀疑。 再说那套“上帝有用论”,简直是在挑战教育底线。我们的课本里一直讲“勤劳能解决问题”“家人是后盾”,这本所谓的“成长读物”却告诉孩子“祈祷比努力管用”,这不是在误导孩子吗?有位爷爷翻着书叹气:“我们那代人靠双手拼生活,现在的孩子怎么能被教着靠‘祈祷’过日子?”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类问题教材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前几年有课本插图丑化孩子、夹带错误历史观,现在又来这套“家庭否定”“信仰渗透”,难道真像家长们担心的那样,教育领域的防线被撕开了口子?出版社审核时在干什么?学校推荐时又有没有把关?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家长们怎么敢放心让孩子看书? 教育是给孩子打底子的事,课本和读物就像播撒种子的土壤,要是土壤里混了毒,长出来的苗能健康吗?我们不反对多元文化,但绝不能容忍有人借着“儿童读物”的名义,偷偷给孩子灌输扭曲的观念。这次必须查清楚:是谁编的书?谁审核通过的?以后怎么杜绝这种事?不然,家长们的心永远悬着。 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吃了8岁孩子一根薯条,我难受到想哭
【1点赞】
用户34xxx64
妈妈说,虽然你不是他的,但是他能养活我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