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之后,围棋大师吴清源的国籍归属问题成了舆论焦点。就像当年加入日本国籍,有

熹然说历史 2025-08-14 00:18:41

日本战败之后,围棋大师吴清源的国籍归属问题成了舆论焦点。就像当年加入日本国籍,有很多中国人骂他是叛徒、汉奸一样,这时,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人指责他“忘恩负义”,是个薄情寡义之人。 吴清源出生于1914年福建福州的一个盐商家庭,幼时随家人迁居北京。其父吴毅曾留学日本习法政,甚爱围棋,常出入方圆社。其母张舒文,清末翰林张元奇之长女。父亲从日本带回大量棋书,这成了小吴清源的启蒙教材。七岁开始学棋的他展现出惊人天赋,对棋谱过目不忘。1924年父亲去世后,家中生活陷入困顿,母亲带着吴清源拜访段祺瑞的棋客顾水如,希望能得到一些资助。 十一岁的吴清源成为段祺瑞门下棋客,每月获得一百大洋补助。起初段祺瑞只让吴清源和门客下棋,后来指名要和他对弈。顾水如反复叮咛吴清源要小心应对,决不能赢。但吴清源年少气盛,将段祺瑞杀得溃不成军。段祺瑞阴沉着脸离开,从此再不与吴清源下棋,但每月一百大洋从不拖延。这段经历为吴清源赢得了”围棋神童”的名号,也让他在北京棋界站稳了脚跟。 1926年段祺瑞下台后,吴清源失去固定收入来源。为了维持家用,他开始到日本人俱乐部下棋赚钱。一次,吴清源与一个日本初段对弈,苦战数小时后获胜,引起在北京经营美术商品的日本人山崎有民的注意。山崎有民与日本棋院重要人物濑越宪作熟识,将”北京有个围棋天才少年”的消息告知濑越。这成了吴清源东渡日本的契机。 1928年10月,十四岁的吴清源踏上赴日求学之路。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日本棋院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200日元,两年为期。在日本,吴清源很快展现出超凡的棋艺,从1929年到1932年获得”黑先无敌”的美誉。1933年他与木谷实共创”新布局”理论,彻底颠覆了传统围棋的下法,被誉为围棋革命。 随着中日关系恶化,吴清源在日本的处境变得微妙。1936年,在濑越宪作的劝说下,吴清源申请加入日本国籍。这个手续非常麻烦,花了三年时间。其中最困难的是要脱离中国国籍。吴清源去了好多次东京的中国领事馆,总是被问到为什么要加入敌国国籍,屡遭讥笑。直到日本外交官清水薰三出面协调,才在1936年4月成功办理。 抗日战争期间,吴清源的立场饱受争议。1934年他作为”日满华围棋友好访问团”成员访问伪满洲国,与溥仪下棋。1942年,吴清源参加”日本亲善围棋交流团”到上海慰问侵华日军,饭店被人贴上”杀死夷化汉奸吴清源”的标语。这些行为让他在国内被贴上”汉奸”标签,至今仍有争议。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吴清源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1946年,有四个自称”中国代表团”的人找到吴清源,强行办理了吴清源夫妇脱离日本籍的手续。吴清源是完全被动的。后来他遭到了许多日本人的误会与指责:“日本一成为战败国,他就急急忙忙地恢复了中国籍。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薄情郎。” 这种指责显然是不公平的。吴清源并非主动要求恢复中国国籍,而是被强制办理的。当时《读卖新闻》策划的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十番棋正在进行,他几乎两年没摸围棋,第一局就输了。中国军方代表找到吴清源责骂:“如此重大的棋赛却吊儿郎当地输掉了,你简直是个没用的家伙。”一顿责骂后,将吴清源的临时护照又收了回去。 就这样,吴清源夫妇成了无国籍的”国际游民”,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处境极其尴尬。直到1949年国民党迁至台湾后,吴清源才到横滨的”中华民国领事馆”拿到正式护照。这次是他自己的意愿,因为他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来维持正常生活。 1979年,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65岁的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国籍。当时小儿子昌树在考高中时,仅因国籍问题被单独对待,这对孩子打击很大。为了子女的婚姻、就业不受影响,吴清源做出了这个艰难的选择。据说为了申请日本国籍,他甚至没有参加母亲的葬礼。 2003年,90岁的吴清源回到台湾,当台北市长马英九要授予他荣誉市民奖章时,他竟然拒绝接受,强调”我是日本人!“这种反应让现场气氛极其尴尬,但也反映了一个老人对过往国籍问题痛苦经历的深度恐惧。 从客观角度看,吴清源的国籍变迁确实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个人的无奈。他只是一个专注于围棋的棋手,却被卷入了政治漩涡。原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说:“从现实的角度讲,他的成功主要是日本给他的。但我想他恐怕骨子里还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吴清源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直至晚年仍每日研究《易经》。 说吴清源”忘恩负义”是不公平的,因为他的国籍变更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是时代大环境造成的悲剧。但说他完全无辜也不客观,毕竟在抗战期间,他确实做过一些让中国人民感到伤痛的事情。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注定要承担历史的重量。2014年11月30日,100岁的吴清源在日本去世,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