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王扶林在拍《三国演义》,对于曹操一角定的是大明星老李,没想到等到拍摄

提莫说热点 2025-08-14 00:12:04

1990年,王扶林在拍《三国演义》,对于曹操一角定的是大明星老李,没想到等到拍摄的时候曹操竟然跑了。 有句话说的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到这变成说曹操曹操跑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央视决定将四大名著搬上荧屏,《三国演义》的拍摄任务落在了刚拍完《红楼梦》的王扶林肩上。 这个决定让整个影视圈捏了把汗,毕竟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曹操刘备的形象。 更棘手的是拍摄难度,要跑遍大半个中国,动用数万群众演员,光是火烧赤壁的场面就得烧掉巨额经费。 最初定下的曹操扮演者是当时红得发紫的明星老李,这位大腕进组就摆谱,要求特殊待遇,连基本的骑马训练都不愿参加。 剧组在河北涿州影视城集训时,三十多度的烈日下,其他演员穿着厚重铠甲练习骑术,老李却躲在房车里吹空调。 最离谱的是,开拍前他突然撂挑子,带着助理连夜跑路,据说是因为别的剧组开了更高片酬。 这个突发状况让整个剧组陷入混乱,王扶林急得团团转,眼看拍摄计划要泡汤。 这时有人提议找鲍国安救场,当时46岁的鲍国安正在中央戏剧学院教书,接到电话时他第一反应是拒绝:"我这张正气凛然的脸,哪像奸雄曹操?"但骨子里的职业精神让他接下了这个挑战。 为了演好曹操,鲍国安开始了疯狂准备。他泡在图书馆查阅史料,发现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非戏曲里那个白脸奸臣,而是个复杂多面的枭雄。 他反复练习曹操的书法,揣摩《短歌行》的意境,甚至半夜对着镜子练习各种笑容,就为了把握华容道三笑的不同层次。 正式拍摄时,鲍国安完全豁出去了。有场戏需要他穿着三十多斤的铠甲骑马冲锋,结果摔下来断了肋骨。 医生让他休息,他硬是绑着绷带回到片场,说曹操五十多岁还能横槊赋诗,这点伤算什么。 最经典的长坂坡戏份,他那个制止放箭的眼神,把曹操爱才又嫉妒的矛盾心理演得入木三分。 剧组转场到无锡拍横槊赋诗时,鲍国安坚持用真铜槊。四十斤重的兵器压得他手臂发抖,但他觉得这样才能演出曹操的气魄。 拍摄当天突然下暴雨,导演要停机,他反而要求继续。镜头里他任由雨水冲花妆容,白发贴在脸上,嘶吼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把一代枭雄的豪迈与苍凉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戏拍完,现场鸦雀无声,突然所有工作人员自发鼓掌。王扶林激动地说:"这不是在演曹操,是曹操附体了!" 后来这段表演成为经典,连日本电视台来采访都赞叹这是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鲍国安的付出没有白费,《三国演义》播出后引发轰动,他塑造的曹操颠覆了传统戏曲形象,既有枭雄的霸气,又有诗人的儒雅,更难得的是演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 这个角色让他拿下飞天奖、金鹰奖双料视帝,有观众写信说:"看了您的曹操,我才知道历史人物可以这么立体。" 回头再看当初跑路的老李,后来虽然也演了不少戏,但再没遇到能超越曹操的角色机会。 而鲍国安因为太投入角色,拍完戏后花了半年才走出曹操的影子。他说:"演员就像容器,要先把自我倒空,才能装进角色。" 这场换角风波反而成就了经典,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投入,耍大牌、走捷径终究走不远。 三十多年过去,94版《三国演义》仍是无法超越的经典,鲍国安的曹操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每次重播,依然能让观众感受到那个乱世枭雄的鲜活气息。 信息来源: 央视网《中国电视剧60年》专题报道 《北京日报》对鲍国安的专访 《三联生活周刊》"94版《三国演义》幕后故事"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