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稀土集团宣布了! 8月11日中国稀土集团突然甩出一纸声明,炸得全网哗然!白

天天纪闻 2025-08-13 17:17:24

我国稀土集团宣布了! 8月11日中国稀土集团突然甩出一纸声明,炸得全网哗然!白纸黑字说压根没参与过啥"稀土人民币稳定币",更没和蚂蚁集团、人民银行搞合作,全是骗子瞎编的!   事情的起因是网络突然流传“中国稀土集团与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共建全球首个稀土人民币稳定币”的消息。这类消息甫一出现便迅速发酵,因为稀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人民币稳定币作为金融科技热点,两者的结合天然具备话题引爆力。   然而仅仅几个小时后,中国稀土集团就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明确表示“从未与相关机构就所谓‘稀土人民币稳定币’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磋商或计划”,并强调该信息系不法分子恶意编造。   几乎同一时间,蚂蚁集团也在官方微博紧急辟谣,称“从未与相关机构有此类计划”,并提醒公众注意甄别风险。   这两家企业的迅速反应并非偶然。中国稀土集团作为掌握全球稀土产业链关键话语权的央企,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际市场神经。而蚂蚁集团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业务动向往往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此次骗局将两者强行绑定,显然是想借势制造虚假繁荣,进而诱导投资者入局。从市场反应看,消息传播期间已有相关概念股出现异常波动,中国稀土股价在午盘开盘后五分钟内迅速冲高超4%,随后虽有所回落,但全天仍收涨1.68%。这种异动恰恰印证了不法分子试图通过操纵市场情绪获利的企图。   骗局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关注,与当前金融创新领域的复杂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稳定币作为一种锚定法定货币的加密货币,因其兼具数字货币的便捷性和传统货币的稳定性,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其中以美元为锚定物的稳定币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背景下,人民币稳定币的概念自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然而,中国对稳定币的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就明确将稳定币纳入虚拟货币监管范畴,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强调“境内机构不得发行或参与发行任何形式的稳定币”。此次骗局正是利用了部分投资者对政策边界的模糊认知,妄图浑水摸鱼。   更深层次看,这场骗局折射出战略资源与金融创新交织下的复杂博弈。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在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而稳定币作为金融科技的前沿领域,不仅涉及技术创新,更关乎货币主权和金融安全。   不法分子将两者捆绑,本质上是在利用公众对国家战略的关注进行投机炒作。值得警惕的是,类似手法并非首次出现。今年6月,京东也曾就“稳定币产品及业务合作”不实信息发布声明,指出“所有获取京东稳定币的信息均涉嫌欺诈”。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出一个趋势: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正通过“概念叠加”的方式制造新型骗局,其隐蔽性和危害性较传统诈骗手段显著提升。   面对这场精心设计的陷阱,中国稀土集团与蚂蚁集团的快速反应展现了“国家队”的担当。中国稀土集团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已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这种态度既是对自身声誉的维护,也是对市场秩序的守护。   蚂蚁集团则从保护用户权益角度出发,提醒公众“谨防上当受骗”,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澄清事实。更重要的是,这种政企联动的辟谣机制,为应对类似危机提供了范本。   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天平上,企业的主动作为与监管的及时介入缺一不可。正如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此前发布的风险提示所言,稳定币等新概念极易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此次事件是一堂鲜活的风险教育课。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概念、新名词层出不穷,如何辨别真伪成为必修课。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大陆地区除数字人民币外,不承认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包括稳定币。   香港虽在本月实施《稳定币条例》,但目前仅处于试点阶段,且绑定的是港币资产。其次,要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中国稀土集团在声明中特别强调“任何对外重大合作事项请以我司官方渠道披露为准”,这提示投资者,权威信息的获取必须通过正规途径。   此外,面对“高收益”“保本付息”等承诺,务必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正如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所提醒的,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需自行承担,因此在投资前务必核实机构资质,避免盲目跟风。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此次事件也为金融科技的创新与监管敲响了警钟。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工具,其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蕴含着风险。一方面,它可能重塑跨境支付与清算体系,推动金融脱媒和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变化;另一方面,其匿名性和跨境流通性也对外汇管理与金融稳定构成挑战。  

0 阅读:334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