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陈毅被叛徒陈宏诱骗下山,陈毅下山后因口渴,向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少妇讨水喝,谁知少妇竟是叛徒妻子,叛徒妻子的一句方言,竟救了陈毅的命。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百名妇干讲述党史故事】吴艳:陈毅游击战故事;人民网党史频道——《陈毅: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 1936年,南方山区游击战的艰难日子里,敌人使出狡猾手段,试图利用叛变的联络员陈宏来引诱陈毅下山。 陈宏原本是红六军团的一员,参加过革命,在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和许多战士一样留了下来。 因为腿伤未愈,陈毅无法随大队撤退,只能和项英搭档,在敌后坚持斗争。 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敌人步步紧逼,不断搜捕游击队员。 这支小队靠着机智藏匿,常在梅岭一带活动,但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了个干净,全靠陈宏这样的人物跑腿送信。 陈宏是个江西小伙,十七岁就投身队伍,打过不少硬仗,在一次激烈交火中和队伍失散后,愣是一个人摸回组织。 凭着识文断字和灵活脑子,他被安排到陈济棠的粤军里当卧底,搞兵运活动。 在敌人眼皮底下,他步步为营,靠小聪明赢得士兵好感。 可不幸总爱找上门。 有回在路上,他撞见老上司龚楚,龚楚已经换上蒋军制服,摇身一变成了敌方红人。 看陈宏年轻好说话,龚楚使劲儿劝降,摆出各种好处,说红军没指望了,还许诺高官厚禄。 陈宏起初又气又恨,当场怼了回去,觉得龚楚背叛信仰不够义气。 可龚楚没放弃,天天软磨硬泡,又是利益诱惑又是威胁。 终于,陈宏扛不住拷问和压力,一咬牙投降了,把知道的全抖落出来。 投降后,陈宏成了敌人的棋子。 他供出大余县城里那个秘密联络点“广启安”糖铺,还透露了陈毅的行踪习惯。 龚楚是个心狠手辣的,以前也在红军游击里混过,对陈毅的心思摸得贼清。 他琢磨着,陈毅项英现在和中央断了线,肯定急着打听消息,便设个圈套让陈宏写信,冒充是“中央特使”找他俩下山到大余县餐馆碰头,好接重要指示。 陈毅那边拿到信,和项英商量半天,项英急吼吼地想马上动身,陈毅可多了个心眼,总觉不对劲。 最后定了主意,陈毅带着一个警卫员单独下山探探风头。 下山路上可不轻松,山路坑坑洼洼,日头毒辣辣烤人,陈毅走得筋疲力尽,嗓子都快冒烟。 路过一户农家时,他跑去敲门想讨水喝。 屋里出来个年轻妇女,见他满头大汗嘴唇起皮,连忙递过一碗水。 陈毅一饮而尽,浑身舒坦不少,顺口打听陈宏的消息,问兄弟去哪了。 妇女没多想就说“跑去团部了”,口音问题让陈毅错听成“糖铺”。 这耳朵差一截子,可就点醒了陈毅。 他表面不动声色谢过告辞,心里咯噔一下:团部和糖铺天差地别,陈宏没提过糖铺的事,这儿肯定出岔子。 警卫员恰好去了厕所,陈毅不敢耽误,立马决定先摸去糖铺瞅个实情,再回餐馆。 糖铺离得老远,陈毅走不到一半就撞上麻烦。 前头冒出一大拨蒋军士兵,看着就像埋伏好的阵势。 碰上个后卫的敌军排长,盘问起来挺凶,一上来就喝斥搜身。 陈毅稳住神,装成个教书先生,推说来买茶叶迷了路。 那排长眼神狐疑,嘴上糊弄几句家常,还是让手底下查个仔细。 陈毅急中生智,瞧见路边茅厕,忙喊肚子疼要方便。 排长一时大意点头允了。 一进茅厕,陈毅眼尖发现后墙矮林子密,趁人不备翻墙就钻树林里去了。 脱身后直奔糖铺,进屋一看更不对头。 铺子冷冷清清没生意,跟以前的热闹天壤之别。 问了摆摊老人,才知新老板态度差货色差,完全不像地下党作风。 警卫员回来,两人合计下赶紧溜出城,躲过大祸。 后来证实,那个“特派员”就是龚楚扮的,亏得陈毅机警,没上当。 这段险事暴露敌人阴险,也显了陈毅的精细劲头。 历史记录证实,类似事件在中央档案馆存有文档,描述南方游击艰苦岁月时陈毅多次避过死劫,全靠对细节警觉。 梅岭藏身的经历,在党史研究里常被引述,证明当年在敌后如何生存。 要是陈毅稍马虎一点,整个南方游击结构可能被敌人撕烂。 最终,陈毅项英继续并肩作战,拖住敌军后腿,支援红军大局。 这桩变故成了战争岁月里个小插曲,却足够让后人醒神。 生死关头,往往一念之差定乾坤,马虎不得。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薄一波评价“毛刘邓彭”,客观公正一针见血,对毛主席感情很特殊1986年,薄
【2评论】【6点赞】